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 发布时间:2015-10-16 15:32

  〔摘要〕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社会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那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才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所有高中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充分有效的预习准备,谈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 语文 教学 效率

  高中阶段是学生知识量迅速累积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也是思维能力与思维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应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和知识体系,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打好基础。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在备课、教学、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安排过程中,都要把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并能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不断拓展思维,提高文学修养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1 充分有效的预习准备

  1.1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良好的、科学的预习方法,不仅可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善于总结概括、勤于思考的习惯,还有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是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这是大多教师通过让学生预习完成知识上的准备的方法。预习可以使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2 设定预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功课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也要给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预习课文时应该掌握些什么,从而围绕这些明确的目标做好预习。如预习张洁的《我的四季》一文时,因内容较多,而教学只能安排一课时,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精心预习,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语文教学目标。

  1.3 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情况,充分备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充分准备,不仅要熟悉将要教授的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对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要把新知识和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连接起来,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帮助学生逐渐构建起合理的知识框架,这样才能使学习过的知识融会贯通,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

  1.4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教师可以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富于趣味性。

  2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

  2.1 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有着明确的规定,教师必须首先明确这一标准,仔细钻研,认真体会,以切实明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而想办法高效率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中各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完成每一个小的教学目标,进而完成整个高中阶段的系统的语文教学目标。否则,就只能是漫无目标,不成系统,不成体系,课堂教学犹如一盘散沙,根本谈不上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是低效的教育,也可以说是无效的教育。

  2.2 树立五种新的教学观念。

  2.2.1 主体教学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教师必须树立的基本教学思想,需要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始终。切记,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必须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而且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把学生放在演员的位置。

  2.2.2 民主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自己当做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要学会俯下身子与学生对话,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既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能独断专行,要让学生消除压抑感,体会和谐感,从而产生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去,并且能从中尝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3 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生必须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开阔眼界,要大视野、大渠道、大容量、全方位。教师要想办法解放学生学习的时间,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自由,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生活,接触社会,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

  2.2.4 思维教学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观,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尤其是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入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独到见解,而不要对教师“惟命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2.5 分类教学观。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重视这种差异,并且适当地因材施教,利用好这种差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分类教学,让学生相互积极影响,相互促动,形成“能走的就走,能跑的就跑,能飞的就飞”的局面,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提高。而不要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对所有的学生采取一样的要求,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只有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虚”,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师生有效互动,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导学:上,2012(34)

  2 王丽莉.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

  张志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