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高中教育,德育教育,心理健康
  • 发布时间:2015-10-16 13:49

  〔摘要〕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当中的重要内容,高中教育阶段正是学生青春期发展阶段,做好此阶段对他们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文章从五个角度对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性教育发展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进步与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教育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

  在我国现代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尤其是在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迅速的高中学习阶段,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然而,由于高中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因此高中教育更多注重学科类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不利于学生健全、独立人格的树立。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学识与品质的双向发展,做好高中教育阶段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至关重要。

  1 注重学生品德心理发展,培养健康道德思想

  高中教育阶段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人格与品质的重要阶段,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此阶段养成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人素质,高中学校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然而,由于我国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为严重,本来就偏少的教学课时,基本都被高考学科所挤占,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根本难以进入到高中教学体系当中,这对于学生的德行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极为不利。不可否认,高考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学生的德行与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更为重要,为此高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将其视为高中教育阶段当中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在道德素质与意志品质方面有所提升,让学生能够具有健康的身心与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树立道德品质模范人物,发挥榜样促动作用

  在任何时候,模范、榜样的力量都是非常巨大的。对于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高中生来说,模范、榜样的作用极为巨大,他们把模范、榜样当作“明星”去追逐、去效仿、去励志做一个“相同的人”,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树立道德品质模范人物的方式来展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出模范与榜样的促动作用,为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的提升提供支持。在进行模范人物树立过程中,建议采取“理想与现实”双管齐下的策略,所谓“理想”就是指理想中的模范人物,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述一些有名的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为学生树立起一个理想型模范人能无。“现实”则是指生活中的榜样人物,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提升道德品质,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让学生对自己产生敬佩、学习之情,让学生感受到在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教师就是他们的学习的标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学习目标,为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的提升提供基础支持。

  3 协调家、校、社会关系,创设良好德育环境

  环境是影响人行为的重要因素,高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工作融合时,必须要协调好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在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上有良好表现。从目前的高中德育教育来看,虽然学校德育教育环境较好,但学生在学校当中的时间毕竟有限,而社会德育环境与家庭的与环境的相对较差,使得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很难达到效果,发挥出实际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一定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沟通,让家长深刻重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够与学校在德育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相互配合。

  4 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采取针对德育策略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教师要想在高中教育这一关键性阶段做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心理品质能够有效提升。在这一环节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收集高中生喜欢的事物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作为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感兴趣的前提下,接受教师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行为,并在潜移默化当中感受到道德品质与心理健康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去主动的接受和配合教师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树立提供重要动力支持。

  5 优化德育心理课程结构,适应现代德育需求

  为了保证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其教学工作必须要能够形成一个体系性课程,出于对学业压力的考虑,教师可以对德育心理课程结构予以适当优化,使其既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德育要求,又可以避免过多侵占学科课时,而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效果。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可以实现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数学、物理、历史等学科时,也能够接受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的提升创造更好的空间。例如语文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数学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物理可以培养学生以实践求真知的品质、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等。

  综上所述,从素质教育以及学生未来发展角度考虑,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但由于高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课时较少,因此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独立成学科予以教育,显然存在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收获更多的德育及心理健康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将来的素质发展与进步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D].苏州大学,2010

  2 王翔南.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25):170~172

  张海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