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学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导学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 发布时间:2015-10-16 14:12

  〔摘要〕基于导学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能够充分地起到导学的作用,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本文通过对导学案的编制原则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对学案导学的基本流程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方法在高中教学中的普遍实施,从而提升高中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有所收获。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在高中的各科教学中,学案导学已逐渐成为教师普遍运用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形式,更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的有效方式。将导学案引入到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可以使教师不断关注学情的变化,对提升教学水平、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导学案的编制原则

  1.1 主体新原则。在基于导学案的高中教学中,非常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要尽量为每个学生都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以此来提升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热情。此外,导学案还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无论是在问题的设定还是思路的引导上,都应该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们内在的学习潜能。

  1.2 问题化原则。在知识点的设定上,需要具有一定的问题化原则,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可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进行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对问题进行求证、归纳及演绎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指导性原则。导学案的指导性既要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指导,也要表现在对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光有知识的储备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能够灵活地利用这些知识。此外,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如自主式学习或小组小学等,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1.4 层次性原则。导学案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对学生的认知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导学案在设计上应该保证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层次,先通过较为基础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再讲授较难的知识点,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二是教学主体的层次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理解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分层式教学,以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 学案导学的基本流程

  2.1 目标展示。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需要针对每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有效的备课,且需要设定好目标,该目标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目标,更要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清晰地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哪里,在哪些地方需要重点记忆,明确在这节课中要学习什么,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跟上教师的思路,掌握好学习的进度。学习目标的设定上需要符合高中生固有的思维模式,无论是对知识点的讲解,还是板书的设置,都应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2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环节要求学生先自学后导学,由于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每个知识点都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为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在每节课中不断复习旧的知识并巩固新的知识。因此,可以在上课前将这节课的导学案发给学生,并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后,将其中不懂的地方作为课堂听课的重点,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当一个组织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对于讨论结果中出现的问题,要一一指出并提出解决思路,不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要为其提供正确的思考方向。

  2.3 训练提高。对于数学的学习,需要加强练习才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使其能够灵活利用知识点。但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限时限量,在给定的时间内为学生安排难度适宜的题目,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题海战术”并不是以数量取胜,而更应该注重练习题的质量,并且要体现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题目的选择上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训练,将知识点逐个击破,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此外,由于每个年级的培养侧重点有所不同,要注意训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才能挖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2.4 总结反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要针对这节课的实际情况做好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点的总结,教师需要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梳理,并对容易错记漏记的知识点进行强调和补充。在此基础之上,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让学生自己完成数学知识系统的构建。二是对学生的听课效果、课堂表现等情况进行总结。需要对学生的个体表现等情况进行简要的评价,这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基于导学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根据高中生固有的特点及认知能力等,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进.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高考,2014(11):

  冯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