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教师形象,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文化
  • 发布时间:2015-10-16 17:12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必须拥有合理的载体,才能充分体现出德之芳馨;必须考虑其生成的土壤,方能沃土培根、硕果殷实。笔者认为,这“载体”和“土壤”实质上正是一种学校文化的建设。

  1 教师文化的内涵

  教师文化并不是教师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教师与文化的有机整合。教师文化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教师的思想理念层次、教师的价值体系层次、教师的行为模式层次。由于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不同于其他社会职业,所以教师文化有其自身的特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独特性。教师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对象是学生,规范教师行为,促进教师达到育人目标,必须有着不同于其他群体的、教师成员特有的行为方式、价值态度、思维方式和语言规范。二导向性是。教师文化时刻影响着或规范着教师的教育活动,引导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教师职业的社会性发展,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三是可塑性。教师文化是教师群体在一定基础和条件下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2 教师文化的价值体现

  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学校文化的影响。教师文化是教师群体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教师文化一旦形成,又会作为学校情境和文化氛围的一部分反作用于教师群体,从而影响到它的效能水平。在教师文化的影响下,教师工作效能的变化会直接引起学校其他不同效能如教学情境效能、学生效能的变化。由此可见,教师文化不仅自身就是一种情境效能因素,而且是影响和改变其他主题的、情境的效能乃至学校整体效能的重要原因。

  2.2 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功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人格的塑造着;不仅要凭借“言传”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习,还要以“身教”方式感化学生。这种情况在其他职业中很少有的。教师文化蕴涵了社会对事物真假、善恶、美丑的评价和认识结果,社会则通过教师及教师文化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向学生传达着同一的道德标准和思想意识。因此,教师及其文化表现常常被当作社会道德实践的模范,在学校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2.3 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影响。教师发展和教育革新的可能空间和限制因素,很大程度上蕴含于教师文化之中,因此,如果没有教师文化深层次的支持,任何教师发展和教育革新都将是“灵魂匮乏”的短视行为。教师文化的研究对更好地认识教师的文化世界,促进教师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 高职教师文化塑造的着力点

  不同时期的不同类型高校,教师文化内涵不尽相同。对于高职院校,我们应塑造怎样的教师文化呢?结合职业教育特征,笔者从理念文化、行为文化、素质文化、协作文化等四个着力点做一浅谈。

  第一,理念文化。改革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是高职教师文化特征形成的基本前提。教育理念重构教师任教学科知识,驾驭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能,学科知识和教育技术只有在本真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才能取得本真的教育效果。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与教师行业知识的灵魂和统帅。对教师自身,应注重把握国内外职业教育动态、学习职业教育方针政策、联系自身行业背景实际、改革创新职业教育理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对教学对象,教师应从职业教育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是否有利于发展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为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将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与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统一起来,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第二,行为文化。行为文化融“教、学、做”一体化,是高职教师教学行为文化的直接载体。教育理念必须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从“课程实施者”转变成“课程创生者”、从“教材执行者”转变成“教材处理者”、从“教学组织者”转变成“共同学习者”、从“知识传授者”转变成“方法指导者”、从“资源利用者”转变成“资源开发者”、从“学业测量者”转变成“成长记录者”、从“品行训导者”转变成“心理疏导者”、从“道德传播者”转变成“人格示范者”、从“经验积累者”转变成“自我反省者”、从“实践摸索者”转变成“理性研究者”。职业教育理念的理性回归,正验证了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真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教育本质。

  而由此引发的思考是,我们当代的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变革与创新履行传授知识、授予技能、塑造品行、培养合格人才的神圣职责。在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场所,合理组织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应实践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体现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这一人才培养本质特征。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第三,素质文化。注重自身“双师素质”

  建设,是高职教师素质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所谓“双师素质”教师,是指集教学和实践技能于一体,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技术训练的教师。在职称概念上,既具有教师职称又具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行业职称的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是能力水平的象征,是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都达到一定水平的反映;“双师素质”教师是个动态概念,教师技能必须跟得上社会技术发展的要求。“双师素质”教师的有效培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职教师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方面,教师要密切跟踪行业发展动向,深入行业实践,追踪学科、专业发展前沿,不断拓宽、更新行业知识层面;另一方面,教师应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能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第四,协作文化。平等与协作的团队精神,是促进高职教师和谐交际文化的根本保证。如果说高职教师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素质文化是针对教师个体塑造而言的,那么教师交际文化则重在探究师生、师师、教师与行业人员的协作关系。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在市场经济追逐财富的当代,“求学问是,树人铸魂,引领未来”这一大学之道,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多一份对教育本质回归的追求,少一份对名利财富的追逐。

  亢金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