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语文课堂,读的重要性,教学探讨
  • 发布时间:2015-10-16 17:13

  〔摘要〕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利益于课外。我们把读局限在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是对课内知识的延伸,课外阅读可发让学生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可以与书本中的人物对话,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 读的重要性 教学探讨

  虽然在现如今的教学中不提倡以分数衡量学生的能力,但面对高考我们不可避免提到分数,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又能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呢?语文学习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生入学前,我就针对自己所教的科目作了计划,重点是从“读”入手,以“读”促学,让学生爱上语文。

  1 “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精读课文和课外的好文章,要反复读。阅读能力包括: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对文中的哲理的领悟能力;对文章主题的发掘能力;对文章艺术性的欣赏能力,等等。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学生如果能不读或只读一遍就能学透,那是不可能的,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明白文中所写的深刻哲理,体会文中人物的真实感受,是非多读而不能解决的。通过读通文字,通过读发扬主题,通过读产生问题,通过读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课上再有目的地听取教师讲解,则茅塞顿开。久而久之,阅读能力会大大提高。

  其次,大量阅读好的课外书,有益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读书人便是写书人,写书人更是读书人。作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大量的文学精品,是与他们博览群书分不开的。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更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多读,才能较课堂所学更多地接触不同文章的不同构思去写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正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 读课内心即课本,为其他的学习打基础

  语文课本是专家们经过精挑细选,为我们未来的花朵们指定的学习母语的蓝本。课本才是我们学习母语的唯一准绳,语文学习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很多学生数学看不懂题目,英语不理解段意,其根本原因在于语文没学好。而小学阶段正是夯实语文基础的最佳时机,语文学习涵盖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一年级的小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读的能力比较欠缺,读也是听和说的基础,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听懂,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开学伊始,我并没有急于教学生学拼音、写汉字,而是用各种方法读课本,让学生听,让学生自己试读。如教师范读,学生试读、领读,同桌互读;大声读、小声读、默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文和语言的美。讲堂上也是如此。一节课大约有20分钟在读书,剩余20分钟由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最后再以读的结束本课,孩子们读到兴头上都不肯下课,有时会被自己的朗读感动的热泪盈眶。

  读的多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生动修辞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为学生的“出口成章”,“笔如泉涌”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指导学生读课外书,是课内知识的升华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利益于课外。我们把读局限在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是对课内知识的延伸,课外阅读可发让学生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可以与书本中的人物对话,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调查一下我们的学生,但凡语文成绩好、作文水平高的同学,无一不是爱读课外书的。这样多作时,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会终身受益,一个爱读书的人,他一生都不会感到寂寞,他会终身坚持学习,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

  3.1 根据学生的学龄特征推荐不同的书目。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推荐的书以图为主,最好选择拼音版本的,书不宜太厚,这样孩子以很快读完一本书,内心就能产生很强的成就感,产生继续读读的欲望。中年级的学生,可选一些科学童话故事、知识类书。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科学、宇宙之谜、伟人故事等。高年级可选择人物传记、科幻小说等。适合孩子的书者是最好的书,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3.2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定期从图书室借书,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图书室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开阔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他们成长、成材的基地。

  3.3 合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指导学生根据推荐书目,各买一本不同的书,全班有40名同学就可以买40本不同的书,每周定时互相借阅,读的快的同学可根据需求自行交换借阅,每位同学只需买一本。却可以看40本书,做到资源共享,利用率最大化。第二学期再各自买一本书,再交换阅读,整个小学算下来,每个学生花200多元钱,却可以看到400多本书。形成良性循环后,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浓,有部分学生平均每星期可读5~7本书,学生的语文成绩想不好都难。

  4 诵读古诗经典

  古诗文、《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历史典籍,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星神,是最耀眼夺目的。他们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变迁。而古诗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古诗的语言简练,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出了诗的境界,因本人酷爱古诗词,在学生刚入学时便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背古诗,后来便培养了2名小助手。我每星期选两首诗写在黑板上,小助手每天早晨到校便带领同学们学习古诗,六年下来同学们积累了不少古诗。

  《弟子规》以近通俗的文字,讲述了儿童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孩子养成忠厚品德的最佳读物。他的语言通俗易懂、简洁生动、琅琅上口、易学易记,又有了前面朗读课文和背诵古诗的基础,孩子们对《弟子规》是钟爱有加的,一说背《弟子规》就非常兴奋,一学年下来,几位爱学的孩子就能背如流了。

  李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