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语交际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口语,交际,能力
  • 发布时间:2015-10-16 17:46

  〔摘要〕交际成了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口语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改变现有教学状况,提高农村地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教师应不断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口语 交际 能力 培养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从这个理念出发,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特别要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而在众多能力的培养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则是基础的基础。

  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既然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我们就要在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表达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尽可能广阔的天地里,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发展自我、表现自我,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1 创设情景,培养口语

  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们要依据教材优势,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例如,在执教《学会待客》时,对学生说:“小朋友们,老师昨天到朋友家做客,朋友见了我,笑容满面地对我说:‘快请进’,接着……如果你的朋友来你家,你会怎么做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跃跃欲试,就连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同学也把手举得高高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学生的口语表达在此得到较好地锻炼。

  在教学活动中,情境的创设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创设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才能叫做好情境;②创设情境要从学生实际出发;③创设情境应注意整体性和延续性:一般来说,一堂口语交际课就是一个大情境,各板块的小情境是大情境的各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板块之间的小情境要前后链接、科学有序。④创设情境要充分考虑现实性和生活性:努力拉近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更大程度上“跳出”课堂,进入情境。

  2 结合想象,培养口语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而孩子们的想象是一个无限的资源,要多广就有多广,要多深就有多深,要多奇妙那就会有多奇妙。所以,孩子们的想象仿佛是童话中的宝库,丰富而神奇。既然有了这样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那我们为什么不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让学生用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述出来呢?在执教《我喜欢的水果》时,可以问学生各种水果分别像什么?你最喜欢什么水果?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说是精彩纷呈。从学生赋予个性的问答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的确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说出了自己多姿多彩的想法。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力,而且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利用图片,培养口语

  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具有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创设条件,让他们自己展示。如在上《冰花》时对学生说:秋姑娘带着最后一片金黄的落叶悄悄地走了,冬天来临了,他带来了什么礼物呢?我看你们带来了很多图片,大家小组内交流参观后,再告诉我们冬天带来了什么?组长派资料,然后让准备最充分的成员回答问题。美的语言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好奇心。在交流图片中进行口语交际,学生能说雪、冰、冰凌花、寒风等冬天特有现象,把学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4 借机发挥,培养口语

  新教材(北师大版)具有很多的优势:古今中外,天上人间,古诗、儿歌,各种各样。渗透着美,孕育着情,饱含着道理。那何不借机发挥,为学生创造培养口语能力、提高口语能力的条件呢?如在执教《水乡歌》一课时,当整篇课文结束,看着课后的思考题:你的家乡什么多?便借机发挥:让学生借着优美的诗歌形式,来赞美自己的家乡,这不是一举多得吗?于是,让学生仿照“水乡什么多?”四句诗歌形式,用“界头什么多?”来赞美我们的家乡———界头。学生不仅说得好,而且夸得实。学生1:界头什么多?楼多。千座楼,万座楼,东西南北千万座,人人都住大高楼。学生2:界头什么多?车多。千辆车,万辆车,大车小车载满客,处处有车人方便。学生3:界头什么多?路多,东一条,西一条,东西南北数不清,引来天下好朋友……看,孩子多棒,用自己美丽、朴实而幼稚的语言,赞美了我们的家乡,将我们界头的优点夸得淋漓尽致,而且从中体会到了这种文体形式的美。

  5 开展活动,训练口语

  在口语教学中,要重视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活动促发展,把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当中去。通过设计新鲜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证学生高昂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执教“乌鸦喝水”时,我就充分利用了课文中的问题,如“乌鸦喝水还有别的办法吗?”“假如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怎么办?”并让学生扮演乌鸦谈谈自己的内心想法和办法。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手脑并用,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

  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口语交际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价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评语言,即评语音是否准确,语言是否规范,用语是否确切、恰当;二评思路,即评价说话的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三评仪态,即评声音是否响亮,仪态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等。有必要时教师要进行示范。

  总之,口语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节、两节课就完成任务,而是天长地久,日积月累。要抓住每一个机会,时时处处注意给学生创造机会,提供条件,让学生像自由的小鸟一样,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广阔的天空中展翅高飞,勇敢地表现自己,不断地发展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1 金惠敏.语文口语教育研究刍议[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

  2 史力范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

  王云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