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路径探索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创新对策
  • 发布时间:2015-10-16 15:31

  〔摘要〕作为一个思想较为广泛的领域,德育成为我国各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当前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能够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情趣以及健康的道德情操,并且还能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价值理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渗透 创新对策

  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五育并举,这是在教育教学中严格遵循的教学理念。德育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情感与价值观念的形成,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德育从小学就要开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理念成为当前众多教学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我国教育部门正在大力实行德育教学,除在去专门的德育课程之外,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小学是学生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枯燥的理论知识中穿插德育知识,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直接关乎着小学生今后的人生走向和价值观取向。由此观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具有必要性。

  1 关于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意义

  1.1 有助于完善小学的德育内容。新课程标准推行以来,尽管小学教师意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实际的执行效果却差强人意,但是就宏观角度而言,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使得德育推行更具可实施性与操作性,更为直观,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向学生传递更多的关于道德品质与精神情感的体验,德育内容也更完善。

  1.2 有助于实现小学的德育目标。我国教育部门对于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明确指出:引导小学生养成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具有社会主义情感,文明礼貌、讲究卫生且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具备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就其目标看来,无论是情感还是意识或是生活习惯、态度等都是同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因此通过小学语文课程来实现德育渗透将有助于实现德育目标。

  2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渗透的创新对策

  2.1 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不仅受到社会、学校、教师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家庭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在面对学生德育方面的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个人具体情况来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问题处理,使德育渗透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构建的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将学校教育与德育渗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进学校德育教学的发展。

  2.2 在教学背景介绍中实现德育渗透。小学语文课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同现代生活时代遥远的社会生活,小学生由于没有学习过历史知识因此很难理解,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设置教学背景,并对于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带入自己的情感同主人公产生共鸣,如《虎门销烟》一文,故事发生在1839年6月3号,文中虽然提到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但是小学生们对于虎门销烟历史一无所知因此也就体会不到其重要性。文章的主旨也难以把握,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将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阐述,1839年的中国正处于清王朝的统治中,那个时代同西方列强相比我国经济落后、民生凋敝、官场腐败懦弱,英国为了谋取暴力将毒品鸦片运输到中国来残害中国人民,教师也可以侧重讲下毒品对于人体的危害,并向小学生普及法律及科学知识。这样小学生便对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爱国精神深刻理解,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2.3 情境教学成为现代教学手段较为常用的一种,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设置教学情境,运用影像、视频以及图片、语音等多种方式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热情明显提高,最重要的是小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同主人公的思想产生碰撞与共鸣,从而帮助小学生深刻理解文章思想主旨,如课文《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关于南沙群岛的一些图片或是景点视频等,然后播放给学生看,同时要结合课文内容按次序播放图片,从而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南沙群岛的美,南沙群岛确实是我国的巨大宝库,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崇拜大自然的情绪。

  2.4 在人物形象分析中实现德育渗透。许多语文课文通过对于形象人物事例的描写从而体现出主人公的情操与人格或是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从而使得学生对于主人公的形象更为深入了解认知。一方面能够指导学生人物心态描写的方法与技巧,同时还能够在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中感受其崇高的道德品质,接受情操上的熏陶与感染,小学语文教学正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来实现德育的渗透,如在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中,主要是形象生动刻画了主人公谈迁的形象,谈迁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中历尽亲万苦终于完成了伟大巨著《国榷》,表现了谈迁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具备矢志不渝的信念。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重点突出写作条件之艰苦:家境贫寒,食不果腹,初稿多达二十余年六次修改,从而撰写出了高达五百余万字的鸿篇巨著,这样教师引导学生谈迁的坚韧精神。后来书稿被偷,谈迁极为痛苦,后来写作中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揭示了人生坎坷难免,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雨过天晴。

  语文学科一直以来是各个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正处于语言知识的认识与学习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更要关注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德育理应贯穿于语文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但是不能够影响语文教学的主体性地位,只是起到渗透的作用,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到学生的思维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小学语文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是不能够限制于特定的教学模式中的,而是根据教学情况自然而然渗透到课堂中。

  参考文献

  1 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2 宋瑞瑞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

  3 陈建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1(32)

  绕勇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