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中的教师的语言行为初探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微课,语言行为,课堂教学
  • 发布时间:2015-10-16 13:48

  〔摘要〕现代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微课”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新兴事物,本文结合体育院校学生的特殊性,从“微课”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人手,通过课堂教学语言类型行为研究、优秀教师和新手教师的语言行为研究及其差异分析,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快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造一个和谐课堂。

  〔关键词〕微课 语言行为 课堂教学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信息,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也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和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很重要。

  1 课堂教学语言类型的行为研究

  教师的语言行为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教学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只有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行为顺利进行,才能帮助学生很好的学习,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教师语言分为三类:①课堂教学语言;②教育性语言;③交际性工作语言。其中课堂教学语言是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根据课堂教学语言的作用与目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家内德·弗兰德提出的“Flanders互动分析系统”,将师生教学语言互动分为10种类型。结合课堂和录像,我们主要分为7种:反馈性语言,激励性语言,赞成启发性语言,提问性语言,陈述性语言,命令性语言,师生共同重复性语言。

  通过研究发现,①师生交流,对话时间比例不足50%,教师教学语言中以提问性语言为主。②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学语言所占比例不同,但例题讲解和练习讲解环节中所占比例最大。③教师应适当减少命令性语言和提问性语言,增加启发性语言,反馈性语言和激励性语言。

  总之,课堂教学语言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其表达方式会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兴趣、思考和理解问题。这点对运动员学生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运用语言时要恰当、适时,遵循准确性、简约性、有效性、通俗性等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快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

  2 优秀教师教学语言行为研究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驾驭语言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优秀教师有着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其中,他们的课堂教学语言行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优秀教师教学语言的行为分析、比较,有利于归纳总结出优秀教师教学语言行为的特点及其差异,为教师提高教学语言行为提供努力的方向。

  通过研究发现,①优秀教师都比较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且以提问语言为主,教师教学语言的时间超过了整堂课50%。(练习课除外)②优秀教师在组织教学和小结两个环节使用的教学语言较少,其他几个教学环节教学语言相对多。③优秀教师教学语言主要集中在了引入新课、讲解新知、例题讲解和练习四个环节。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所以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合理使用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语言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不同时间段使用不同的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新手教师教学语言行为研究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些课堂整体失衡,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反应冷淡,学生的参与度低,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欠佳,致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合拍,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新教师缺乏必要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造成课堂缺乏趣味性,因此对新手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行为能力的研究也很有必要。通过研究发现,新手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新手教师提问频繁且低效,甚至无效。②新手教师控制课堂教学话语权,学生参与度低,缺乏师生互动。③新手教师教学语言贫乏单一,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④课堂教学中无效等待时间较多。⑤对学生的参与性缺乏有效及时的反馈。

  由于新手教师往往比较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忽视学生的行为和感受,同时,也容易忽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语调变化,由此经常造成课堂教学语言语调单一,学生容易造成听觉疲劳,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优秀教师与新手教师教学语言行为差异

  通过研究发现,课堂教学语言行为都是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占整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师生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优秀教师和新手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行为方面有以下几个不同点:①优秀教师善于使用隐喻的方式,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兴趣。②优秀教师的追问性语言、引导性语言用的比较多,说明优秀教师善于在课堂上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③优秀教师应用过渡性语言的次数明显比新手教师要多,这说明优秀教师善于让学生了解下一步的教学目的。④优秀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参与对话。

  5 反思与小结

  5.1 加强教学语言训练。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适当增加反馈性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时作出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合理地使用过渡性语言,是学生明确教学目的,更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过渡性语言是教学流程自然的从课堂的一个环节转到其他环节,课堂主题分明,学生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

  5.2 教师应在各个教学环节合理掌控教学语言的时间,灵活的应用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语言。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语言力求做到生动、有感染力,提高学生听课、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语言力求丰富,努力使课堂教学语言丰富多彩,减少学生的听觉疲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题来源:2014年高等学校访问学者专业发展项目;项目名称:“微课”教学中教师语言行为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X2014202】

  参考文献

  1 叶立军等.基于录像分析背景下的代数课堂教学语言研究———以两堂《分式的乘除》课堂实录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1):42~43

  2 李兴梅等.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数学通报,2009(4):29~31

  3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8:13

  4 陈永明.论“数学教学语言”[J].数学教育学报,1999(3):22~24

  汤晓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