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
  • 发布时间:2015-10-16 15:50

  〔摘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21世纪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机整合。这种做法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课程中,让信息技术实质性地成为数学课程教与学的必要工具,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学好或教好数学课程的必要条件。但是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实际也存在着我们教育者的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新课程标准 数学教学 应用与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是数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为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要努力探求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1 利用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上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一些反映数学应用的专题课程,即把数学应用教学当作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数学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数学中。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搜集、整理、描述、探索和创造中建立问题的模型,通过研究模型而解决相关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为人们解决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简捷、廉价的手段。

  1.2 信息技术发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听得着,还能用手操作,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化无形为有形。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化抽象为直观。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化静止为运动。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化繁琐为简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2.1 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上存在着盲目性,教师不加选择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们所有的教师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理论精髓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精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无法全盘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媒体信息技术做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的实用只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协助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机械的采用几张幻灯片,一段动画就算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这样不但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还会影响其教学效果的。

  2.2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用鼠标代替粉笔,虽然多媒体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应用,调动学生对学习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教师对多媒体的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过强,课件使用量过重,在课堂中只看到声响的不断交替,画面的不断展示,把课堂教学的主要精力用在课堂气氛的热闹上,而忽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看不到教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教师设计的教学情景过多,教学方法过杂,无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很难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有许多教师过频的运用幻灯片、多媒体影响播放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声响的不断交替,画面的不断展示,让学生眼花缭乱。如教师设计的教学情景过多,教学方法过杂会导致学生只对形象的图文追逐,忽略教学的重难点,使教学要求本末倒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4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术有待于提高。从整个教师队伍来看,教师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术是参差不起的。有的课件只是对书本上的内容照搬照抄,只是将一张一张的幻灯片排序起来,把屏幕当成了黑板;有些多媒体课件中看而不中用,多媒体课件失去了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及教学的辅助功能,使多媒体课件有时得不到质与量的体现。

  3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在以下方面努力

  3.1 应该加强观念。数学课程本身应该是主,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应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在教学中不应喧宾夺主,一个不实用的花哨的课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3.2 传统的教学形式不应丢弃。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形式各具优势,又各存弊端,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并不是堂堂课、样样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

  3.3 苦练基本功,努力学习软硬件操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可以编写教案的Word,可以制作演示文稿的PowerPoint,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的Flash,都是我今后努力要掌握和学习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身处教育教学法改革的前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接受挑战,真正从数学教学规律自身特点出发,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实施有机整合,以丰富课堂内容,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形象生动、体现自主建构的课堂氛围,使信息技术成为黑板、粉笔、三角板、模型一样得心应手的工具,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的美,全面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汪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事实与策略[J]

  2 黄宇星.现代教育技术[J]

  3 王鹏远.对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北大附中

  史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