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思考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新课程,物理教学
  • 发布时间:2015-10-16 15:47

  高一学生面对新同学、新老师,都迫切希望在新环境中有出色的表现。但实际上高中生经过一段适应期后物理成绩会普遍下降,成绩下降挫伤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的甚至讨厌或害怕学物理。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就成了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1 问题的由来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其一是初、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差距较大。其二是初、高中物理教师之间相互不了解。就教学要求的差距而言,高中物理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从定性思维到定量思维的飞跃;从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的过渡。这些问题对高一学生来说,是不适应的,要有一个过渡期。因此,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2 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接和过渡的内容

  2.1 衔接和过渡,首先体现在思维方法上。初中生学习物理,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再现知识,对概念规律有的习惯于死记硬背。进入高中后,则既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重视逻辑推理。

  2.2 衔接和过渡体现在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应培养的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①对于理解能力的考查。初、高中物理教学的“继承式发展”关系。初中比较直接就给出已知条件,高中却需要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模型考查物理规律。②对于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我们知道,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不做物理分析,乱套公式是学生的一个普遍缺点。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学会运算,以至最后得到物理结论,是在高中阶段应逐步培养和提高的能力之一。③对实验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新课程背景下,探究能力的培养应该做好,一定是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

  3 解决策略

  3.1 注重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同化是把新学的知识和内容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完善;顺应就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如果新学习的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模式所容纳,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模式或建立新的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和扩展,细化知识体系。

  3.2 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有许多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物理的模型,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形象化。

  3.3 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要正确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常常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白,课本习题也能做,但一考试就出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解题方法和技巧。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物理教师要不断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有耐心。

  3.4 注重解题和作图的规范性。初中的物理题目相对简单一些,教师对解题规范性的要求也不严格。但是到了高中后,题目变得复杂起来,解题过程也比较繁琐,这时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是越做越乱,越学越糊涂。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严格要求他们准确、严谨地解答物理题。

  4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4.1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缩短适应期。在高一物理教学中乃至整个教学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教师的首要工作。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①关心理解学生、增进感情,以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②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兴趣。教师要善于从常见的物理现象中发掘出意想不到的结果,让学生经常在课堂活动中流露出惊讶、疑惑、兴奋、喜悦、激动的情绪状态中。③及时反馈、保持兴趣。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当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时,能及时帮助过关。④体验成功,巩固提高兴趣。对于学生的成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给学生以成功感和满足感。

  4.2 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4.2.1 精心备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具体教学中抓好连接点、间断点及深化点。①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注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从旧知识的不足处找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②拓宽知识的深化点,即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对初中所学内容进行深化,校正学生的一些经验性、浅表性的理解。

  4.2.2 在课堂教学中抓好两个基本,即基本语言、基本思路。学习物理首先要掌握物理的基本语言,通常包括一些物理的基本术语、基本的物理符号及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在物理学习中基本思路包含两类,一类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思路。另一类是解答各种类型物理习题的思维过程即解题步骤。

  4.3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学法指导要渗透到物理教学过程中,要落实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如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环节。但这并不是要求每一个环节平均分配力量,恰恰相反,学法的指导应该抓住一个环节进行突破,突破之后再带动其它环节。

  总之,只要教师掌握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接和过渡的特点,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学生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师生共同努力,掌握规律,按规律教学,就一定能实现初高中物理学习的顺利过渡,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乔际平等.物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刘勇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