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自主预习的实践研究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新课改,数学教学,课前预习
  • 发布时间:2015-10-16 17:23

  〔摘要〕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它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教学 课前预习 方法 实践研究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不但能提高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质量。如果小学生课前预习好了,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有目的地听教师讲课,能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够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 课前预习是新课改,新教材的需要

  预习,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成功的预习作用有三,其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其二,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其三,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新课标下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会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途径。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联系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前自主预习的实践策略

  2.1“读”——细读教材,注意重点,标出不懂的问题。课前预习的首先是细读教材,标出疑点。在预习读教材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要逐字逐词的阅读理解,一边读一边用笔把重点疑点勾画出来。重点的地方认真加以理解,特别是相似相近的概念、性质等易错易混淆的地方要特别注意区别;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上记号,以便提出来与同学交流,在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2.2“思”——思考方法,理解例题,抓住前后的联系。分析理解例题,掌握例题方法是课前预习的重要任务。理解例题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关键,对例题理解与否就决定你是否掌握了本节点的知识与技能。在预习例题时,首先要想一想它与已学过的知识有无联系,如果有联系,可以先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然后结合现在的知识与方法去理解每一步是怎么得到的;如果还不理解,可在相关地方作出记号,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去解决。

  2.3“集”——收集信息,整理笔记,记录有关的知识。收集信息就是收集整理与与新知有关的信息。在预习的知识中,如遇到数学活动、统计之类的课题,课前预习时就必须收集与新知识有关的信息,以便上课时更好的学习新知识;在预习时,还可以准备相关的笔记本,记录重点、疑点、学习体会;记录公式、性质,特别是记录一些特殊的规律,“结论性”的典型题目,在日后的学习中就能够举一反三。

  2.4“议”——议论疑点,合作学习,交流疑惑的问题。在预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认识模糊或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可以与父母或者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中学生要说清自己的疑惑,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猜想等,让别人理解并验证自己是否正确。同时要虚心听取别人的见解,在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做既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与热情。

  2.5“练”——训练习题,总结方法,检测预习的效果。训练习题是预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是检测预习效果的重要方法。学生在预习完例题后,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方法去完成课本中的练习,这样能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果正确了,可大大增强学生的预习信心,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如果出现错误,要找出错在什么地方,想想为什么错了,结合例题去改错。如果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讲,认真领悟。

  2.6“补”——补习旧知,查漏补缺,巩固已学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在预习时,如果发现与预习的新知联系紧密的定理、公式、法则等有模糊或遗忘的地方,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问问老师与同学补习以前还未掌握的知识。这样对不懂的知识加以补习,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学过知识,又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能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学生自主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它作为追求高效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实践证明,课前进行很好的自主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认真踏实地抓好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曾桐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