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选择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学习兴趣,教师,初中物理
  • 发布时间:2015-10-16 14:30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初探

  〔摘要〕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其重要性是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紧紧抓住学生心弦的情境。所以导入新课设计得好,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情感传导的作用,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物理世界,为学习知识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初中物理 新课导入 方法初探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说明兴趣是人们出色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中的重要动力。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其重要性是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紧紧抓住学生心弦的情境,据有关调查数据证实,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只能持续15分钟,可谓是黄金时段,所以导入新课设计得好,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情感传导的作用,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物理世界,为学习知识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在生活中应用物理意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动手实践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1 选用案例、注意新颖

  教材中每课都有引入案例,很多教案书上也有比较规范的新课导入,这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多的选择和参考的同时也局限了我们的思路,这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已经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很多知识,不排除有些学生所了解所知道的内容比老师还要丰富,课前预习已经多少对教材有了些了解,教师上课再用就显得没有新意,往往使学生失去新鲜感。我想如果能与时俱进用上目前身边社会上的热点新闻,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案例1,从“2012.12.21世界末日”谣言中引入“热值”的概念。教材简介,本节课让学生知道物体燃烧释放的热量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那么不同物质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否一样呢?我们就需要引入一个用以进行比较的物理量:热值。目的要知道热值的物理意义,还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同时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

  课堂写真:大家都看过有关于

  “2012.12.21世界末日谣言”的新闻吧,试想一下,如果真的存在世界末日,就像电影《2012》中所演的一样,气温骤降,那么大家会采取什么保暖御寒措施呢?咱们学校里面也没什么专门的燃料,可以点燃取暖的就眼前的这几样物品:①陪你学了两年多的书本、②窗帘桌布拖把抹布和旧衣服、③上课用的座椅板凳……那么如果在这几类物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咱们先烧那种材料取暖产生的热量更多些呢?

  于是学生集思广益,开始从教材和各种参考书上,自学收集材料,找出各种常见燃料的热值,很快进入状态……

  2 选用案例、注意切近学生生活实际

  课堂选用案例,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日常生活平凡的小事中,要让学生懂得学习物理没有门槛,生活处处皆物理,物理既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由于教材案例来自于学生身边,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易于学生接受。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认识。

  案例2:让物理走进内初班学生的心灵——物体沉浮条件的引入。教学背景:内初班学生来自全疆十几个民族,其中以维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居多,由于受当地教育水平的限制,自身的文化知识基础相当薄弱,在内初班内部形成了巨大的两极分化。学习上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于教科书上的普遍案例,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贴近他们民族的生活实际,所以很难理解吸收和消化。

  教学片断:介于这种背景,我把物体沉浮条件中的研究对象,选定为他们熟知的物体,比如:讲课时,播放穆斯林民族美食羊肉汤的图片,用漂在上面的油星,肥肉和葱花讲解漂浮,用沉在锅底的瘦肉、羊骨头讲解下沉,用他们喜欢喝的饮料“果粒多”讲解悬浮,这些材料都是他们耳熟能详喜爱的教学案例,自然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借用编小品的案例,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要想很好地使物理走进学生的内心,融入他们的生活,这还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让学生角色扮演物理小品、短剧,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教育,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对学生自己的认知,从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案例3,把物理知识学活的好办法——物理情景剧案例。这个方法是学生参与热情最高的一种物理教学方法,这里简单介绍两个情景剧案例。平面镜成像的教学: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看不清物理的真实面貌,就是因为它离我们太近,可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时我会选个同学上台来表演镜子里的我,然后在黑板中间画一条竖线表示镜面,这样我在讲台上的一举一动,这位同学就都要表演出来,有没有出错,他自己有时都不知道,但是讲台下的同学们,看得是最清楚的,从表演中唤起生活中正确的物理经验。这样的引入会让同学兴奋之余产生对物理知识的热爱。

  这只是在这次教改和创新教育中的点滴尝试,仍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望各位同仁探讨共勉,力求共同做好初中物理课教学工作,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而奋斗。

  胡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