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浅谈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自主,合作,探究
  • 发布时间:2015-10-16 16:35

  〔摘要〕现代的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通过互帮互学,最终实现共同提高。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满堂灌”的传统学习方式。

  杜威将传统学习方式称为“静听”课程。在以前的教育中,只是体现个人学术的权威性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学生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己的观点,学生事实上已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奴隶。《新课标》倡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语文学习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

  “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例如,学习《军神》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方式。有的学生建议老师先教,学生跟着读;有的学生要求自学;有的要求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等。这时,我提议,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课文,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水乡歌》时,介于诗歌内容几小节比较相似的特点,建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选择学习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诗歌,大胆放手,把权利和空间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起初,我很担心这样的方式流于形式,学习效果差。但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意外的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很强,伙伴之间有集体讨论的,互教互学的,集体表演的,等等,没有按照老师的既定的要求,面面俱到的学习,反而产生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变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我认为应该是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识字教学中,学生识字量及方法有很大差异,在个人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可以用字形记忆,用儿歌记忆,用组词记忆等,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听取他人的识字方法,以及互教互学,从中得到知识补充,充实自己的经验,最终实现共同提高。

  “探索”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内容,创设情景,创造出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索问题的意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节课,教师发言或活动的时间多于学生,那么,这位教师是一位不称职的教师;师生活动时间为1∶1的教师,是一位基本合格的教师;师生活动时间比为1∶3,甚至1∶6的教师,是一位优秀教师。这足以说明,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既重过程也重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一个引导者,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J]

  2 老子[J]

  王云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