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中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法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政治教学,中学,学习方法
  • 发布时间:2015-10-16 14:54

  ——问题研究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创新?上海市的一些教科研部门和学校通过研究表明,向中小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并在活动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活动,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武,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这一提法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方法——问题研究法提供了政策依据。

  思想品德课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能初步了解、认知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常识,形成正确的政治、经济、哲学观;另一方面,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从社会经济、政治现象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和运用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分析、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在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中要有较强的实践意识,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热点问题研究等等。

  问题研究的实质还是研究性学习。列尔耐尔指出:“问题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由教师经常引入寻求有根据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问题的办法的过程,由此,他们学会独立的获取知识,运用原先学过的东西和掌握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经验。”马丘什金指出:“问题教学之所以在我国获得如此推广,是因为他试图解决一项重大的社会任务——形成创造性的个性。

  问题研究法是笔者根据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问题教学》的教学思想(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经常性地独立探索活动中同他们学习现成的科学结论结合在一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探究性地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讲授完一章或一课教学内容基础上,用一周左右时间(课堂时间与课余时间相结合),针对已学过的教材内容,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原理、观点,进行调查研究,展开讨论分析,以达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下面,我们就以《可持续发展的选择》课题为例,概述一下问题研究法的教学方法:

  1 课题设置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政治》(全一册)第五单元“国策经纬”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学习,设置了如下课题:

  1.1 主题: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1.2 要求:①搜集你所居住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的数据或事例;②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国策知识;③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④对有关数据或事例进行分析评述。

  1.3 目标:①深入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及其制定依据;②懂得当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③培养调查研究问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1.4 建议:①在教师组织下分组拟定调查提纲;②采取走访、座谈、查阅资料等形式;③按组完成调查报告。

  2 提出问题

  2.1 你所居住的地区有哪些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出生率、人口老化、人口素质等)?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2.2 你所居住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3 你所在地区的资源状况是怎样的?人均占有资源量是多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 合理分组

  全班同学通过讨论以自愿为原则在教师指导下按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进行优化组合,分成3组。

  4 拟定调查提纲

  各组确定调查内容,选择调查工具,制定调查研究计划。例如:调查人口问题的一组,分赴市公安局、居委会、派出所、村委会、计生站等地访取数据,同时还要明察暗访、座谈,摸清黑人黑户;调查环境问题的一组到市环境监测站和气象局查抄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的数据和沙尘暴天气的历史和现实记录及调查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调查资源问题的一组查阅资源数据、访问资源利用情况等。

  5 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学生依据方案,分头开展采访、座谈、查阅资料(包括上网)等调查活动,具体掌握必要的统计数据或事例,运用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6 分组讨论

  组织各组同学进行讨论,取各家之长,重新修订调查报告,确定代表进行全班交流,以接受教师及学生的评价。

  7 交流发言

  各组代表对全组同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比如,人口问题调查小组的同学说道:“我们实在难以置信,在广大农村许多人的观念中,重男轻女思想仍很严重:家里穷一些不要紧,生不下儿子绝对不行。为了生儿子,超生几胎的有;溺死女婴的有;出外打游击的有……如此下去,不远的将来我国将面临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及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工作在城市的高学历知识分子夫妇只生一胎,而知识层次很低的每对农民夫妇几乎都有两个孩子(甚至三个),这如何提高人口素质?”报告体现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又如,环境问题调查小组的同学写道:“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993年的‘5·5’风暴,一霎时飞沙走石、黑风蔽日,大风夺走了无数条生命,农业生产严重受损,因为人类无节制的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只顾眼前、不顾将来,杀鸡取卵式的开发,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一带一路”战略,一定要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不要将“带路”变成“挖路”。同学们在报告中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结合起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现了一种对社会生活现实和未来的人文关怀,从而逐步形成愿意为保护和建设祖国及全人类美好生存环境而奋斗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8 评估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以引导与评估。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勤于思索;肯定他们相互配合,研究问题;激发他们居安思危,关心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学习研究问题的能力,形成富有活力的知识结构,学会沟通和合作的机能。指出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当务之急。

  问题研究法以“问题”为出发点,以“问题的解决为归宿。在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教师只以旁观者的身份参加;偶尔进行启发诱导,真正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选择课题、分组调查、到写调查报告、进行成果展示都由学生自觉规划和自主设计,并在小组群体的共同活动中加强合作,在发展创造性的.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通过问题研究,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发言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在教师的肯定和同学的理解尊重中增强自信心和尊严感,进而继续新的探索和创造;从而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

  范作宝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