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物理教学,自主创新能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8 15:02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而物理教学能够很好的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在物理学科教学中要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关键词:物理教学 自主创新能力
改革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创建适应当今新教育形势需要的教学模式,已成当务之急。那么怎样创建适应当今教育形式的物理教学模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直观教学
学生认识事物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和知觉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教学要适应和促进这个过程,就要加强直观教学。例如“压强”这一章原教材中用雪橇和骆驼两幅插图引入新课,但我认为雪橇、骆驼在我们云南大理地区的学生很难看到,这样引入新课不够直观,学生不能自身体验,不符合当地实际,更不能深刻地体会和感悟到其中的物理学原理。因此在引入新课环节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用木板压气球实验引入新课。具体做法是: 先将1个充入适量气体的气球放在地面上,把木板放在气球上,再请学生缓慢放上适量的砖在木板上观察到气球会爆炸为止。接着把6个充入适量气体的气球固定在一起重复实验,却观察到气球没有爆炸。最后请学生体会和思考实验结果:气球为什么不会爆炸?从而导入新课。这样改进后的优点显而易见:(1)实验器材常见,容易选取。(2)学生通过利用身边的器材亲身感受、体验、观察了实验,加强了直观教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根据实际,做好物理实验,使学生认识更加具体化
针对实验器材缺乏或不实际的现象,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不能坐以待毙,而要根据实际,就地取材,做好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用唾手可得的塑料瓶就可以做初中物理中的许多小实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关系,双手挤压塑料瓶,可以使瓶发生不同程度的凹陷变形,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惯性实验,用手将一塑料瓶扔出,离开手后瓶仍然继续朝前运动,说明物体具有惯性;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在一塑料瓶的瓶口包上一橡皮膜,将其瓶口压入水中,橡皮膜发生凹陷,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还如探究摩擦等其它许许多多实验。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细心观察,用心积累,不断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制器材、教具进行实验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长久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提倡多观察、多分析,对学习和巩固物理知识很有必要,这也能时时记起,不会遗忘,自然界的电闪雷鸣,雨后的彩虹,太阳光的色散,冬天人们呼出的“空气”,汽车的发动,发光的电灯,照相机照相,工人利用杠杆把很重的东西滚上去,都离不开物理知识。我要求学生多观察,随时联系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其中的道理,这样,既能让他们掌握课本知识,又能让他们开阔眼界,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四、正确的肯定和激励学生的回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回答问题不可能都是正确的,也不可能与你的标准答案一字不差,因此,我总是先肯定他们回答正确的一部分,再帮他们分析不足部分,或经过学生讨论共同分析学生为何错的那部分,而不是一概否定他的答案。这样,他们就有勇气回答下一个问题,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不懂就问。老师做到上课随和但不随便,学生也能在老师的肯定和赞许中自主学习,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久而久之就拥有自主创新的素养。
总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但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老师减轻了许多困难,改善了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一堂死水的教学模式,培养的不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而是二十一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赵福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