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对学习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时,具有创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在小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创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应与学生平等相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课上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即使学生在讲解问题或质疑过程中表达的意思不着边际,或者错误百出,教师不要嘲笑,也不要讥讽,要有婉转的语言、启发引导改正,要善于用表扬和肯定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置身宽松、愉悦、安全的氛围中,他们会无拘无束,无所不敢,无所不能,不但敢问、愿问、爱问、而且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的激情自然而然释放出来了。
二、采用多方位的自主学习评价
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任何一项教学活动来说,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包括了过程和结果两部分。故此,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最后的收获两部分。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更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多个角度,以公正的、发展的的眼光来评价每一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教改的发展向教师课堂评价提出挑战,评价不能只是看中学生当时的知识掌握水平,评价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让他们在评价中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学习能力得以发展,更好的促进学生今后自主学习。正如斯塔弗比尔姆所强调的“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新课改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发现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在数学课的学习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在活动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并有机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发表自己见解,分享同伴的想法,体验说的乐趣。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保护意识过强,使得许多孩子缺少与其他孩子一同交流的机会,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缺乏集体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学习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四、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创新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纪民族之林。”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从小学教学开始抓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其创造力。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创新意识,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以扎实的知识基础去促进思维的发展,主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过程是主动学习的真实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需要营造创新教学的环境和氛围,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树立自信心,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怕说错。,实施开放型教学,把学生逐渐引向社会,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才能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
五、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充满着许多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人的生活行为事件,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从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包装”,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活气息,学生易学乐做,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上。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不可少,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如果我们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肖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