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的沟通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英语课堂教学,师生情感,沟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8 15:25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特别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为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师生情感 沟通
一、增进师生情感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情感互动的基石。学生情感这个内因,在教师情感这个外因的作用下,产生双向交流,借助情感这个媒介,可以达到英语教学的最佳境界。对于教师情感这外因怎样发挥有效的作用,我们可以从教师应具有最基本的“三心”来进行分析:
1.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尊重学生,意味着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有个性、自尊心、有自我意识的人。意味着为学生构建一个民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成为课程动态生成的时间主体。在一所市实验中学的英语观摩课上,老师让学生操练本节课的新句型“I don’t like……”并让学表演边操练句型。一位上来表演的学生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说成了“I like football.”,这时我发现这位老师赶紧摇头示意,并且面带愠色。那个学生赶紧改口“I don’t like football。”后来那个学生在接下来的上课中一直神情不安,可能他害怕会受到老师课后的训斥吧。
想想看,本来老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新句型的,可学生连说的自由也被剥夺了,他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经常可以在观摩课上看到师生互动非常好,课堂很精彩。可是学生好象是已经捏造好的。恰如布鲁纳所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老师关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在教授“Ask the Way”一课内容时,有位老师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采用多媒休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 ,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种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他还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还的“Ask the W.C”, 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要有爱心
教师对学生情感—师爱,是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同时又是教育智慧的动力系统与维持、保障系统。一个合格的老师既要体现知识的力量,又要体现爱的力量。爱生和敬业是密切联系的,不爱学生就谈不上敬业。高尔基曾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小孩子天生就有一颗纯洁的心灵,他们有着向善的本能,没有好孩子、坏孩子,先进生、后进生之分,只有内向、外向之别,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毕竟当他们面对陌生的英语时,会有一些紧张感,但我们老师要多鼓励他们讲英语:I believe I can;let me try;即使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单词,我们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一些英文字母的装饰品,在黑板上张贴充满艺术情趣的教学挂图,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情趣,孩子多看了以后自然而然记住其中的一部分,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产生丰富的想象,灵感不断喷发出来,更容易产生一些创造性思维。
3.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有些教师对待学生,往往是“居高临下”,命令多于商议,威严多于亲切,职责多于帮助,惩罚多于鼓励,因而使学生对教师存有“戒心”或“敌意”,产生对立情绪,即使对教师的正确教育,也常用以沉默、回避的方式来对待。生活中教师应当把学生当作朋友,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使学生在学习中犯下了不该犯的错误,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或埋怨,而是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和语气与学生一起交流观点,走进学生心灵,倾听学生心声。如每当看到某个学生情绪有变化时,应赶紧关切询问:“What’s the matter?”还可以偶尔在网上和他们用QQ来聊天等等。
二、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英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势把对学生的喜欢、关爱、尊重传递给他们,使他们感到教师的真诚、理解和信赖,把教师看作是合作伙伴,是朋友,是导师。教师面带微笑出现在课堂上,会给课堂带来生机,增添活跃的气氛,师生之间会消除心理疑虑,有种亲切,容易贴近之感。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一声由衷的赞许,甚至一个默许的眼神,对学生都是至关重要。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态会自然产生,学生的动力也就会增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亲切的教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所学的陌生的英语知识也有“ 亲切感”。走进教室, 应惯于亲切地对学生们说:“How are you?”孩子们就会面带笑容地回答:“Fine, thank you.”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微笑倾听,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学会走到他们面前问一问“Can I help you?”
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当学生对教师不是敬而远之,而是喜而近之时,学生就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开口,畅所欲言,教学活动更溶于学生的生活,就会极大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谭爽 吴荣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