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兴趣教学之我见——激发兴趣,放飞学生的艺术火花

  摘要: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学好美术,兴趣是最重要的,趣味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感染学生 创设情景 感受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辨证法来看待教育,弄清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明确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学生。只有内因得到充分的调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下一代。下面就结合美术课堂教学来谈一谈如何点燃孩子们的艺术火花,略谈了几点小学美术教学中趣味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爱上美术课。

  一、自己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热爱美术课

  教师要学生喜欢自己,首先就要用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来源于教学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桥辅路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辅导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通过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另外,美术教师的言谈必须幽默睿智,举止必须大方得体,装束必须高雅和谐,面貌必须饱满热情,处事必须宽容豁达;时时处处体现美术教师的不同风采,尽显自己的人格魅力,关心和爱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乐于亲近、乐于仿效的老师,从而能博得学生敬佩,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

  二、使用新颖的学具吸引学生,让感受美术课的乐趣

  教学中,我从兴趣入手,常常制作丰富的学具,让学生对每节美术课的内容感兴趣。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学科。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比如,在教学《染色游戏》一课时,我事先是这样引导学生看书预习:先让学生判断这节课是绘画课还是手工课?课本上都用了哪些材料进行制作?我拿出事先用不同材料制作好的染色作品进步启发学生,学生们看到我手上拿的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装饰染色作品都“哇”的惊叫起来:可以用生宣纸!可以用彩色水笔墨水!……这时我再进行诱导:你们想不想也象老师做这些漂亮有趣的染色作品呢?“想——!”教室里响起整齐的回答。“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染色游戏》,哪个同学到时带的材料最齐全,那老师相信你们肯定制作出的染色作品最有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又明确了所需的材料,这时候的课前准备材料工作,对孩子们来说应该是主动而且充满乐趣的。果然到下节课正式上课时,不仅每个学生都带足材料,而且带来的材料更是五花八门,有许多甚至是我没想到的。其次,电教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搭上桥梁。它声形并茂,色彩艳丽,生动直观,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留恋、向往。

  我还在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有让孩子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正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趣味性的美术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让孩子在广发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逐步提高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三、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情景,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美术课堂上,我在教学中还从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创设丰富的媒体情景,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上《儿歌变画》一课中,我使用了投影仪来演示如何画出一条大鱼,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投影仪充满了好奇,因此,他们的注意力也集中在投影上,这样,就有效的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作为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启蒙者,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学习兴趣,展现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2]卫保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尝试,小学教学研究,2009 (7)

  瞿吉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