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共青团优势培育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思维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生,新媒体,创新创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8 15:45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几次提到关于就业、创业、创新的内容。特别提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显示出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的高度关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同时存在着毕业生就业困难和毕业生专业应用能力下降并存。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生不但要具备一定得专业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也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 新媒体 创新创业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行业发展和实现产业转型的关键因素,创新创业就成为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双重需要。因此作为高校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扶植和树立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帮助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本项目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对学生创新创业意向和能力进行调查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边界,不同地域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不用行业的文化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进行碰撞,在碰撞中融合,在在融合中发展。高校对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具有交互特性的教育范畴。创新创业教育不再是原有的精英教育或者是尖端科技人才的培养,更应注重培养的是青年学生的创新、开拓精神和新时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因此,以基层团委为主阵地,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是当前团干部的重要责任。
一、明确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
1.时间因素
青年学生从20岁开始自主创业,大约到30岁企业才能具有一定规模,发展趋于稳定。但如果自主创业失败,这近十年的努力付出收益微乎其微。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这段时间,毕业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工作,不但会有专业有经验的前辈对其进行工作指导,使之能够迅速增长业务能力和才干,不会像自主创业一样摸着石头过河、风险自担。因此,时间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所要支付的一项重要的隐形成本。基础团委需要将对学生自己在大学期间和初入职场的规划进行调研,从总体上把握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时间周期的安排情况。
2.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主要是指青年学生自主创业所能获得的资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来源、银行相关政策、天津市各高校的支持政策、国家和天津政府的支持进行汇总分析,以便可以提出学生更为需要,切合实际的帮扶方案。
3.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因素
大学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以专业学习为核心,提高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因此大学生在校的创业能力也就分为两方面,一是专业创新能力;二是综合创新创业能力。首先通过对在校生学生特别是毕业班级专业学习、实践应用能力的情况开展调研。其次,将对在校生和毕业生开展对公共课、选修课程设置的调研,整理出学生在创业阶段最需要的知识和最希望开设的课程。
4.社会以及家庭因素
基于以上时间原因、经济原因、自身水平和综合能力原因,这三点造成了家庭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态度主要分为支持、不参与和反对三种态度。我们通过对准备创业、创业成功和还在创业阶段的毕业生的家庭成员的访谈,总结出家庭对大学生创业支持的原因、不支持的原因。家庭的不支持严重制约着社会创业的积极性。因此,如何解决创业者家庭成员的心态问题也是提升全社会创业整体氛围的关键因素。
二、以团委为媒介如何进行创业导师队伍的选拔
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任何一个创意都可能迅速传播并带来商机。因此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着重点应放在启发教育、兴趣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实践创新的活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让他们通过共青团丰富活动的平台在与教师、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完善自有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在创业导师的选拔上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以跟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速度;有把握社会发展趋势的眼光,对于学生的创业项目的发展进行长期的指导和帮扶;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帮助青年学生再创业初期整合和管理创业团队;最后要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和魄力,这是做好一个创新创业教育导师的重要素质。因此在选拔创业导师上应该从有相关工作经验或专业背景,同时对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有热情、有想法的青年团干部中选拔。
三、高校以团委为推动力整合校内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是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大学,不同专业的青年学生具有不同的创新创业的优势。如商学院的学生在会计核算、融资方案等具有优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创业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上更驾轻就熟。因此,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以校团委为主平台,构建一个各个基层团委支持的创新创业资源共享的平台。一方面,各基层团委在青年学生中选拔专业优秀或者具有某些特长的同学,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储备。当本学院或者其他学院需要招募创业团队成员时,可以从储备人才中直接选拔,提高创业项目的实践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定期在平台中发布一些创业的知识、企业实习实训的资源,并组织学生就某一项目进行自由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
综上所述,高校基层团委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教育的主阵地,更要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发展机遇,在深入研究以往的教育课程、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实践创新。在新媒体环境下,交互性、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教学相长,以基层团委为阵地构建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喻怡.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述评[J].群文天地.2011(12)
[2]黎江.对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模式的认识[J].高等农业教育.2004(12)
[3]魏青.关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8)
陈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