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问题教学法,讲解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9 08:48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利用手机网络看视频和小说等,睡眠严重不足,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差。用传统的讲解法上课,不论老师讲解水平有多高,老师是讲清楚了,学生也听明白了,过了一周也就忘记了。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学生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结果多半是昏昏欲睡甚至直接睡着。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问题教学法就是被大家广泛研究、培训、使用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
然而,我们有了无数的新教学思路和方法,也上过很多名师的培训课,课堂真的活跃了吗?学生真的改变了吗?手机不玩了吗?我们换着花样去上课,却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同样的方法,不同的老师去使用,研究探索深度不同,是不是会有不同的效果呢?问题教学法是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它明确提出重点,条理分明,简单容易操作,值得去研究探索。
我们刚开始用问题法上课时,通常按教学内容设置好问题,然后让学生看书自学回答,也会让学生用手机去网络搜索答案。上过几次课后,这个做法就不灵通了,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那几个学霸,其它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意愿,也没有代入感,做着和课堂无关的事情。经过长久地思考与研究,经过充分地准备,我用问题法上“油脂”这堂课时,获得了成功。
我把学生分成了7组,每组要通过自学和讨论合作的方式来解决7个问题。自学的方式可以是看教科书,可以通过手机网络搜索来学习,更可以和同学讨论生活常识交流学习。学习完以后每组都要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是让组长带领组员每人说一句话来回答本组被随机安排的一个问题。根据考核的结果给学生们大幅度加平时成绩分。考核完美的组可以加10分每人,考核结果很差的组给2分每人,拒绝考核的组没有分。
本课共设七个问题,解决完这七个问题,教学也就完成了,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了。这些问题是:
1.生活中主张吃什么油脂?必需脂肪酸有哪些?从哪些油脂里可以获得?
2.什么叫做皂化反应?肥皂是怎么做成的?
3.人造奶油是用油脂的哪个反应做成的?有什么好处?
4.什么叫油脂的酸败?怎么防止花生油变质?
5.油脂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6.怎样合理健康的摄取油脂?
7.怎样识别地沟油?
于是,第一节课就在学生积极学习和讨论中度过。我怕学生不会买帐,没想到他们很积极,巨大的分数奖励差距让差生也疯狂起来。平时一些从来不正眼看我的学生忙着手机百度搜索知识,李明同学抬头看到我说:“老师你看我多积极啊!我可是个好学生,您老一定要记得给我加分啊!我不贪心,只要9分就行。”别组女生马上落井下石:“李明,你化学书当厕纸用完了吗?老师老师,您看看我,我才是真正的学霸啊!我不要888,也不要88,我只要10分就行了。”……这个气氛,真是很友好很积极啊~!学生们手中翻书不停,手机按键不停,嘴巴也没停过,有时候同组的产生意见分岐甚至会低声吵起来……嗯,确实有些喧闹,经过我转移引导,说话的声音也只多不少。我想,为什么传统的课堂总是要求学生安静学习呢?好吧,吵就吵一些了,比起死气沉沉强太多了,我喜欢。
很快自主学习讨论合作的时间到了,我看到学生们也基本完成了七个问题答案的收集。我说准备要考核了,他们紧张地脑袋凑在一起看答案。第一组学生被考核的问题是:油脂的生理功能是什么?组长拿着答案,同组组员一人一句回答:1、提供热能;2、提供人体必需不饱和高级脂肪酸;3、储备热能保温御寒;4、溶解脂溶性维生素;5、增加饱腹感;6、保护内脏器官;7、做为细胞膜、神经和脑组织的成分。第一组考核完美成功,比书上列出的答案要详细多了啊!也比我讲课讲的要多出几点出来。我的评价是:比老师我讲解得详细深刻,加10分每人!学生们狂热拍掌,连连要求先给自己组进行考核加分。我又趁机要求他们回答时抬头挺胸大声清楚字正腔圆,后来的组在气势上果然比第一组表现的要好多了!接下来的六个组都积极参与了考核,除了第五组百度答案不够深刻每人只得5分之外,其它的组都是10分结局。第五组的学生们咬牙切齿愤恨不已,发誓下一次化学课一定一雪前耻!他们说:“老师,您出的问题太简单了,太没有挑战性了!太容易让他们得10分了!下次一定要出难点的问题啊,这样我们才好拿10分拉近差距嘛!”不出意外,第五组的学生遭到了其它组的共同口水群殴~。
通过这次的成功教学实践,我把问题教学法的重点归结如下:
一、精心设置问题。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是问题的价值。设置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尽量不能在教科书上找得到答案,就算书上有原话答案也不能得到高分;问题的答案在网络上要有多种说法,让学生充分学习考虑讨论才能得到有道理的答案;问题要尽量实用化生活化,不要学术化不要理论化,学生要联系现实生活才能整理出比较合适的答案;问题的答案不能统一化,允许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思路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角度,所以答案也是多样化的,只要有道理,都可以采用。这样学生可以不局限于教科书和网络答案,而是认真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用自己的人生阅历,生活常识来回答问题,活学活用。
二、小组讨论不能流于形式。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反应学习讨论。大多数老师教学设计过于紧凑,事先设置讨论环节的时间往往是10到20分钟,远远不够学生学习讨论。时间一到,老师会根据预设的时间结束讨论,而不是看学生学习讨论的具体情况来灵活分配时间。老师经常这样说:“时间到,下面是各组汇报成果。”或者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讨论到这里,有不清楚的我们下课再研究。”于是只有少数几个学习突出的学生才能草草走过场,或者是老师看到回答不积极自己给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下去,会造成两极分化,个别学霸更加学霸,其它大多数学生黯然无色,永远处于听众的角色,他们静待脑子生锈。
三、一定要有大幅度的加分做为激励,且这种加分普遍性强每个学生只要参加都能获得。但是10分和5分的差距比较大,得10分的学生觉得努力能获得回报,心满意足,踌躇满志,期待下次课堂快点到来。大多数学生都有的10分会让少数5分的学生产生不服心理,5分的学生感到了危机。这种危机感和不服心理会让他们摩挙擦掌,下次上课更加努力认真找回平衡。
四、考核的方式很重要,务必让学生人人参与考核,回答问题时个个开口。如果有一个学生不配合,我们不去批评该生,而是整组考核分数下降,让学生内部自己处理解决问题。
五、不要要求学生上课过于安静,过于苛刻地追求纪律会让老师疲惫,学生反感。只要是认真地讨论问题,轻松些吵闹些也可以接受。老师在课堂上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把学生的大声喧闹转移到学习的讨论上来。
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设置问题中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问题,但出于传统种种原因,学生不想问不敢问不会问问题的情况普遍存在。因些,要激励学生想问敢问,引导学生问问题,设置问题。
七、趣味性很重要,设置的问题没有趣学生也很难喜欢下去,我们要尽量把课堂气氛弄得轻松象玩游戏一样,老师学生都不累,玩了这堂课下次上课还想玩,学生看到老师会心一笑,老师看到学生也开心幽默风趣,这才是长久之道。
说一千道一万,问题教学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堆积成山,理论繁多眼花瞭乱。其实操作起来,就是要简单,有趣,幽默,有分加,不用听老师讲纪律,不用听老师讲解太多。愿意表现的学生可以好好表现,不愿意表现的学生有考核压力,“被”表现多了,也愿意表现了。
问题式教学法有了好的问题,有了轻松的课堂气氛,有了强大的加分激励,有了考核的压力,加上老师善意的引导,才会真正开花结果,获得成功。
姚志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