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摘要:本文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内涵、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校园 体育 文化 途径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师生为主体,以体育文化活动为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的一种群体导向性文化,它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文化一起组成了体育文化群,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对于培养身心健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1.校园体育文化具有时代性

  在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的内容和形式受到了一定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体质、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结构、文化风尚等因素的影响。50年代,我国实行“劳卫制”,规定学生体育成绩要达到等级运动员的标准; 1993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瑞士共同签署的双方备忘录指出:双方合作的目标为全民体育和全民健康。2006年,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口号,把面向全体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与提高课余运动训练水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活动,带动和促进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种种迹象表明时代的体育精神特点感染着校园体育文化,成为特定的时代校园体育文化的主旋律。

  2.校园体育文化具有教育导向性

  校园体育活动,不仅要创造好的运动成绩、取得好的名次,选拔和运输运动员后备人才,更要以竞赛作为手段,促进和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勇于进取、迎难而上的坚强品质,使学生在将所学到的知识、培养的爱好和体育锻炼习惯带入社会,传播于社会,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3.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广泛性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包含了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念、体育道德、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它既可以满足广大师生的生理健康需求,又可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要。校园体育活动是一种带有普遍参与、重复出现且相对稳定的集体行为,它的开展都会围绕一定的主题,具有广泛参与的特点。

  4.校园体育文化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会根据学校体育传统和体育风气的影响而有所侧重,并延续一定的习惯传统。在现代体育中,作为体育内容的文化素材,已不是简单的机械照搬,而是根据各种文化素材的特点进行加工和改造。教育观念的更新、体育设施的改善、文化环境的优化、文化观念的更新,以及文化信息的传播等都需要学校全体成员积极创造,才能使校园文体活动推陈出新,不断发展。所以,在传承的同时,还必须创新,要因时、因地、因人进行体育活动内容的延伸,以普及化、创新性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形成更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5.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娱乐性

  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具有现代体育活动的一些特点,它要求学生亲身参与运动,在愉悦身心的活动中承受一定的负荷,发展自己的体能。在校园这个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里,体育活动以其娱乐性、趣味性和可选择性的特点,成为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校园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使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给予各器官系统一定强度的刺激,使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对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提高生长发育水平,促进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和学生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疾病的抵抗力。

  2.搭建课间娱乐平台,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校园体育文化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重要且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追求健与美的协调发展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崇尚的一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体育竞赛,可以检验和证明学生自身能力、水平和价值,培养勇敢果断、顽强拼搏、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和工作作风。有助于学生在与自然、环境、惰性的抗争中不断地战胜自我,在与挫折和困难的拼搏中不断地超越自我,从而铸造出健全、高尚、伟大的人格。

  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1.加强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体育锻炼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关键是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对体育的兴趣,是在对体育的特点、功能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和形成的。它可以转化成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成为激励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推动力。在培养学生牢固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效果作出积极评价,特别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参加运动实践,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要因势利导,以高水平竞技体育项目为榜样,提高学校内部群体对体育的关注程度,使学生在锻炼中形成稳固良好的习惯。

  2.深化课程改革、精心设计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载体,教材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接受性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价值,要选用那些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健身性与娱乐性、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的教学内容。对于那些无法贴近学生未来生活和职业,缺乏实用性与时代感的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受竞技规则的限制被动掌握甚至不易掌握的内容,应予以删除,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和兴趣。

  五、结语

  校园体育文化既可以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又可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同时对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最有力的催化剂和主要载体。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更进一步认识到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启发,熏陶和教育,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体艺[2006]06号文件)

  [2].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王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