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8 15:05
摘要:初中语文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素质文明,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的思想境界更深远。目前在我国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上,仍在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后作业量大、学生压力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十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拓展。随着教育时代的进步,社会人文素质的提高,新课程的改革对传统教学模式起到很大的冲击作用,教师们开始更新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但目前我国多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在新课标下改良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做出以下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创新研究
前言
新课标旨在“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以学生为核心,积极主动地开展育人工作。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发展为前提开展工作,教师在设置教学模式上,力求模式新颖、教学语言丰富、教学氛围轻松民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爱上语文,通过学习、体验、互动、思考等环节寻找学习中的乐趣。因此,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能够摒弃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对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有关键作用。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传统教学方式依旧存在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实践工作中,不仅肩负课堂知识和信息的传递,更要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则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与信息,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了无生趣,气氛变得死气沉沉,使学生昏昏欲睡。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学习能力以及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生学习只会照本宣科,机械性模仿、死记硬背、对知识也处于一知半解的现状,这样学生素质整体低下,没有创新意识,学不到除课本以外的知识,丧失求知欲,学生难以做到全面发展。
2.农村经济条件制约教学发展
由于我国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以致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教师资源缺乏。这些不利因素在农村学校显得尤为突出,所以农村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十分艰难,现代化教育在农村宣传力度不够,这些也是制约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性问题。教学资源极度匮乏,没有供学生课外阅读的图书或图书过于成旧,甚至缺页断章等原因不能正常阅读。由于农村发展较为落后,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对信息化教学仪器知之甚少,即使听过,学校经济条件也难以支付,老师很少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习,所以学生们获得语文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阅读语文书。学生难以获取课本以外的语文知识。
二、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落实语文教学
每个学科的知识点不同,新课标对每个学科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我们了解新课标后,结合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要求,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摒弃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严格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做到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学生就是核心,充分带动他们学习,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能够积极主动的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故而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也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由之前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是一个性质的转变,这样的转变丰富了课堂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模式的创新后,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教师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创造一个敢于发言,敢于作答的学习环境。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一问一答”的局面,将学生思维调动起来,对教师不再盲目听从、被动的去接受课本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教师能够积极创造新颖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新课标的核心内容。
2.合实际条件,推动教学创新
农村学校受先天条件的限制,造成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单调乏味的现状。教师难以形象生动的演绎课本上的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通道也十分贫乏。在先天条件不足的环境下,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结合人们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进行举例教学,生活中自然风景、飞禽走兽、人物民风都是“活教材”,这些“活教材”学生认知度高,学生面对真实的生活环境能够做到感同身受,对这些知识也能理解的更透彻,对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也大有裨益。例如七年级初中语文《在山的那边》(人教版) 中提到的大山,这些课文内容针对山区的学生是再熟悉不过的景物了,是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还有八年级初中语文《绿色蝈蝈》(人教版),这篇课文十分生动有趣,教师可以与他们讲述蝈蝈的生活环境以及相关故事,这些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教师在讲授这样的知识就可以事半功倍。
3.增加阅读量,促进语文知识吸收
教师在上七年级初中语文《童趣》(人教版)时,一方面尽可能生动有趣的讲解课本知识,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上台讲述童年趣事,分享经验。课后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如果缺乏图书,可以召开主题班会,让大家将自己最爱的书籍带到学校,学生之间互相传递借阅,同时还可以分享阅读心得,促进学习与交流,这样的教学环境也为学生创造了学习合作共赢的能力。
此外,教师在校园里创办黑板报,鼓励学生创作,将优秀的文章贴到各处通知专栏中展示,供其他学生阅读借鉴,将爱好创作的学生们组织起来创建文学组,定期开展有关文学的活动,例如诗歌朗诵,作文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提升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也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对农村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应结合实际,着眼于未来,注重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可以考虑跨界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语文这一个领域,让学生可以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能够举一反三,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学习、梳理知识脉络、思考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观念,努力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农村语文课堂教学尤其如此,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使语文教学变得有规律可循,为以后的语文教师提供了参考教学模板,也为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学模式转变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尚越.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与实施策略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4.
[2]郭丽巍.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和谐课堂构建探究[D].延边大学,2010.
[3]昝西美.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障碍与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1:224+228.
杨福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