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有效教学,课堂环境,激发动机,自主学习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9 09:39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三种有效教学策略,即建立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老师的教学要真正成为能够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堂环境 激发动机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一旦成为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将使学生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受益匪浅,也将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正因为如此,我们化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化学的学科优势,努力营造最优化的自主学习发展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激励和鞭策每一个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下面是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建立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
展,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
平时化学教学中,我都尽力地去营造民主、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如“空气”这节课,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我想,是否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忆、思考,通过观察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呢?这节课,能不能试着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自己来学习呢?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收集有关空气的信息,准备参加以“我所认识的空气”为题的课堂讨论。
这节的课堂讨论,出现了我意想不到的场面。
下面是一些讨论的片段:
师:我们生活在空气中,大家对空气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大家能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共同分享吗?
生1:课本中告诉我们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师:那生活中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这一点,你知道吗?
(学生热烈讨论,列举人可以在空气中生存豆科植物可以利用根瘤菌吸收氮气,绿色植物可以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等事实说明空气中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师:大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现在我请大家观察一个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思考,告诉我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师演示空气中氧气百分含量测定的实验,学生观察。)
生2::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大约占1/5体积。
师:你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大家一起来讨论。
(学生讨论,就自己看到的实验事实和思考进行交流。而后教师总结,强调:实验中红磷有剩余,却无法继续燃烧,说明什么?水为什么会在钟罩内上升?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总体积的1/5。)
生3:我觉得空气中的成分不是到处一样,也不是都不变化的。比如空气会发生污染,城市空气不如我们农村新鲜。
师:你对教材读得很认真,很好,请坐。从总体上看地面上空气的成分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局部地方,某个时间里,空气的成分是有所变化的。我们要防止空气的污染,使空气保持洁净,使我们能健康生活。同学们在书本以外有没有找到有关空气的知识?
(学生议论、交流)……
本节课的问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在创设了实际情景的前提下进行的,同学们充满激情的讨论、活跃的思维、高涨的情绪使得化学课堂变得鲜活起来。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自主学习的快乐,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形成、更多的是对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品质的提升,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真实想法,让学生在紧张而饱满的课堂教学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我上的一节绪言课: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接着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老师不作答,而是说,我给大家再变个魔术。学生忽转欢喜,精神放松,课堂气氛又被“魔术”二字调动得活跃起来。随后老师再制趣,只见他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表示惊讶,提出疑问: “是真的牛奶吗?”
老师摇头。紧接着又做一个红茶水变黑墨水再变回红茶水的“魔术”,进而把学生的情绪推到高潮。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儿”,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究对象。学生一听化学课以实验为基础,以后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兴奋不已。接下来,老师又简单地介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人类认识化学的发展过程,讲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以此激励同学们发奋图强,将来为我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最后,我以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结束绪言课的教学。由此不难看出,一堂绪言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转变学习方式,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进行的,精心设计讨论问题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础。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不能太难,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太简单,否则流于形式。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阶梯性原则,不断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异质小组内不同学生水平的需要,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的功能。例如学习2-SO4的检验方法时可设置下面一系列问题:①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何现象? ②再加入稀盐酸有何现象? ③盐酸有何作用?④你组认为检验SO4的最严密的方案是什么?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理念;还要吃透学生,精心设计既有联系性又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自主学习的大力推行会让学生“吃”到一份“读书好+心情好”的能力营养大餐,并将受益终身!老师的教学真正成为能够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吴运来.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35-38.
[2]曹洪昌.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2-130.
[3]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3-53.
李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