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演示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演示是体育教学方法中常用、直接、形象、有效的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如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体育教学而言,正确、合理的动作演示是至关重要的。突出演示特性,掌握演示规律,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演示法 教学效果

  演示是体育教学方法中常用、直接、形象、有效的教学法。突出演示特性,掌握演示规律,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一、演示的规范性

  体育教学是从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动作开始的。正确的演示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错误的演示则给学生错误的动作概念。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真正弄懂技术动作原理,掌握技术动作关键和结构特点,这样才能演示出规范、正确、优美的技术动作,才能赢得学生的赞扬和信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建立起清晰、准确的动作概念,迅速掌握所学动作。如教师演示立定跳远时,动作舒展、规范、腾空、落地完成得漂亮,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发出赞叹,进而在练习时,极力效仿教师的动作,用教师演示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这样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效果自然也随之提高了。相反,如教师演示时很随意,学生就不可能提出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演示的选择性

  1)选择演示面

  在教学过程中,演示一般采用正面、背面、侧面等多种演示面。演示面的选择主要根据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而定。在突出前后移动的身体变化时,应采用侧面演示,如跳远;若演示动作较为复杂,则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演示方法,如单手肩上投篮;如动作简单,可只进行背面演示,如徒手操等。总之,演示面的选择,应根据所授动作的结构特点来决定。

  2)选择演示位置

  演示过程中,演示位置的选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演示位置是否合适,对学生能否看清动作,建立动作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组织好学生的队形,根据学生的队形,及时调整和不断改变教师的演示位置,使全体学生都能清晰地观看到教师的演示。

  3)选择演示距离

  演示距离的选择,是依动作的特性而定的。需要观看完整技术动作时,距离应适当远些,如弯道跑技术,让学生站得稍远一点,才能看清动作的完整形象。而武术、球类等技术动作则应让学生站得稍近一点儿,以便观察技术动作的细节,如单手肩上投篮的手指拨球动作。教师在演示时的诸项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其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把技术动作看得清、看得准,既便于教,又便于学,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三、演示的突出性

  1)突出演示动作重点

  教师在演示动作时,应抓好关键环节。如跨越式跳高,其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是助跑和起跳的衔接,助跑的最后几步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重点演示助跑的最后几步,以加深学生对关键动作的印象,使其准确、快速地掌握整套技术动作。

  2)突出演示动作难点

  教师在演示过程中不仅要突出动作关键环节,还要重视技术动作的难点。如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难点是空中动作。教师在演示时,既要强调动作重点,又要突出动作难点,并就难点动作进行专门的身体练习。同时,还可以利用器械来帮助完成动作,以增加空中演示时间,突出技术动作的特性,使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

  3)突出演示纠错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技术动作,教师在演示时应突出表现出来,并让学生分析、讨论错误出现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辅助练习加以纠正。教师也可有目的地挑选其动作错误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反面演示,向学生指出应观察的环节,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比较思维,鉴别正确与错误,使学生对动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保证动作的正确完成。

  四、演示的多样性

  在体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突出演示的多样化,不失为一种良策。

  1)演示方式的多样性

  学习新动作,教师首先进行演示,给学生以技术动作的正确概念和完整表象,谓教师演示;练习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演示,以提高学生辨析动作正误的能力,谓学生演示;让技术动作掌握得较快、较准确的学生进行演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都有跃跃欲试的愿望,谓正面演示;对普遍存在的错误动作进行演示,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减少练习时出现的错误,谓反面演示。让犯有典型动作错误的学生进行演示,还可通过让同学们帮助查找原因,制定改正措施等途径,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奋进的高尚品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多样地选用不同方式的演示手段,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多媒体演示的适当补充

  以运用演示教学法为基础,可适当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融进体育教学中。针对一些复杂的技术动作,可利用图片、模型、视频仪的投射来增加效果,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概念;也可以用幻灯片、投影片来观察动作的准确位置;还可以利用电脑反复观察技术动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和技术动作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这些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可使学生欣赏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演示动作,与教师的动作演示相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演示的分合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演示应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步骤科学进行。传授新技术时,应先演示完整的技术动作,给学生完整的动作形象,然后再根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分解演示。如跨越式跳高,教师应先做完整动作的演示,让学生有一个完整动作的概念,然后再根据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几个技术环节的具体要求,进行分解演示,让学生了解各个技术环节的动作特点及各技术环节的衔接。

  最后, 还要将各环节再连接起来做出完整的动作演示, 教师通过“整——分——合”这种有机的动作演示,可有效促使学生合理、全面、准确掌握技术动作,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如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体育教学而言,正确、合理的动作演示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而学生模仿的对象自然就是体育教师。“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体育教师,要格外看重这份“领”的责任。如何把学生“领进门”,教师是非要在把握演示规律、掌握演示方法、突出演示特性、提高演示能力上下苦功夫不可的。

  胡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