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课堂导入的问题,课堂导入和我们演讲的导入语是一个道理,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到教学课堂环境中,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激发自己的求知欲,从而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导入 策略

  一、前言

  课堂导入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展现出了不同的变化,有传统的讲故事,目前已经发展到采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导入,本文重点对课堂导入的概念和常见的课堂导入形式进行了介绍,供相关历史教师参考。二、课堂导入的基本概念和现状

  导入,即“开讲”或者“开场白”,跟引言、导言很相似,但其表现形式和内容却更加复杂多样。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点和开始教学活动之前,有目的和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导入一种学习的状态。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别致新颖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幅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新课改以来,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仍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维过于陈旧,过于僵化,课堂上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授,完全不顾教学实际效果和学生的感受。有些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把握不够严谨,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40到45分钟是学生学习接受度最佳的时间,基于此,导入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较为合适。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节奏,不能收放自如,经常出现草草收场或者过度拖延的现象。课堂导入具备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导入的内容要和课堂所授内容有密切的联系,而实际情况则是有些教师导入的内容跟课文联系松散,过于牵强,甚至出现和史实不符的现象。

  三、课堂导入问题成因简析

  由于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我国传统教学普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各个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只注重知识的渗透,而忽视导入等教学环节。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现状并未有太大的改变,跟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仍然有巨大差距。

  受传统礼仪“尊师重道”的影响,部分教师一直觉得课堂授课应该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重点,不需要体现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些教师简单地将学生当作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将自己当作知识传授的绝对权威,这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不注重他们的情感态度。由于没有因材施教,所以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潜能在教学过程中直接被教师弱化甚至无视,这严重违反了“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只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便足够应对高中历史教学。部分教师在课堂导入时,由于过分注重历史学科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使得趣味性和基础性经常被习惯性地忽视,从而造成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过少。这从侧面表明单一的学科知识已经很难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广大教师要不断地补充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完善教学理念,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成为一个专业过硬又通晓其他学科的综合型教师。

  四、常见课堂导入策略

  1、图片导入方法

  图片导入方法是借助于图片资料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针对学生不熟悉的图片,他们就会产生好奇心理,这是什么,又要学习什么内容了,而针对学生熟悉的图片,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了。

  2、联系生活导入方法

  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变化、社会和国家的变化出发,让学生讲讲自己的生活现状,然后由教师展示多媒体技术中的改革开放之前的生活面貌,条件允许的话,让学生通过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解改革开放之前的生活面貌,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充分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了,因此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了。再举一个例子,在讲到美国1787年宪法的时候,教师结合当前美国的奥巴马在宣读就职演说的过程中读错了几个单词,却被要求再次宣誓,这一小段文字为何美国如此重视,这是因为它出自1787年宪法,由此带入学生到1787年宪法中去,学生就会提高学习兴趣了。

  3、影视资料导入方法

  例如,在讲到抗日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影像资料,加上庄重的演说,学生会亲临现场一样地感受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罪行,更强化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带着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而在讲解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中央电视台的《大国崛起》影视资料出发,当学生观看完之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学生导入新课,可以达到良好的导入效果。

  4、歌曲导入方法

  例如,在学习“九一八事变”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曲,歌曲中的悲壮低沉的元素给了学生心灵震撼,学生很快就投入到了“九一八事变”中的历史情境中,为课堂学习做好了铺垫。而在学习改革开放中的对外开放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春天的故事》出发,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老人”、“一个圈”、“春天”的开放情境中去,促进了之后的良好学习效果的产生。

  当然,还有很多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导入方法,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创新和总结,促进教学有效性得以发挥。

  5、故事导入方法

  例如,在学习晚唐的历史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出发,激起学生学习唐朝知识的兴趣;在学习隋唐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隋唐英雄传中的几个小故事出发,为学习唐朝知识做好铺垫。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到课堂导入的背景以及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课堂下吗,新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课堂上导入的质量,完成良好的历史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高晓庆.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学苑教育,2014,(20):22-22.

  [2]韩小鹏.创设情境导入激趣——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举隅[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3,(10).

  [3]邹慧.浅谈课堂导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大观周刊,2012,(28):328-328.

  [4]岳晓杰.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马伦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