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碳物流的一点思考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经济发展,低碳,物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8 15:5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前列,能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我国必须要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我国适时提出了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物流低碳化成为必然,我国也将因此进入低碳新纪元,即以“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时代。特别应该着重发展绿色物流服务、低碳物流和智能信息化。低碳物流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使得低碳物流成为未来物流的一种主要形式。
关键词:经济发展 低碳 物流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
低碳经济首先是由英国提出,其实质是能源效率与清洁能源结构问题,特征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目的是使得经济的发展变得可持续。因此国家发展委副主任解振华认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详细的提出七个方面的低碳化:能源低碳化、交通低碳化、建筑低碳化、农业低碳化、工业低碳化、服务业低碳化和消费低碳化。物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大户,降低物流业的能耗,能够有力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二、低碳物流的现状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是大而全,小而全的情况,整体感觉较为粗放,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物流成本较高。世界发达国家物流费用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发展中国家物流费用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高,高达16%,粗放和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能源的浪费,虽然低碳物流观念开始普及,但是并不乐观,低碳物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国家政策法规不健全
低碳物流不仅仅是物流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出发,由于物流涉及的行业、部门、系统过多,各个系统都各成体系,造成很多管理空洞。
2.目前低碳物流的概念在物流企业执行力度不大,大多还是保留传统的物流作业模式
主要原因是短时间不会给企业带来利润,而且还是增加企业的成本。
3.物流复合型人才的缺失,特别是拥有低碳物流执行力的人才现状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懂管理和技术的人不多,企业在人才建设考虑低碳的不多。
4.企业大多各自为政,总成了物流资源的浪费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现状,说明他们自己的资源为自己所用,这样就造成了车辆装载率较低,设备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等问题。
三、低碳物流发展的建议
胡锦涛主席在2007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郑重提出四项建议,说了4 次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争取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降低40%~60%。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低碳经济的愿景。目标已经设立,我们应该从以下这些方面去做:
(1)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走低碳发展之路,关键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条件相对成熟时创建碳市场,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企业和社会行为,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2)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和大力培养低碳人才,为我国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低碳物流能否执行,关键在于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因此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与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3)加大铁路货物运输的比例,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集装箱运输
铁路运输是各种运输方式中最节能、最低碳的。应通过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发展多式联运合集装箱运输、加快列车运行速度、提高信息化水平等途径,促进铁路运输发展,挖掘其节能降耗的巨大潜力。
(4)提高物流信息化,促进物流运输合理化
在物流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减少空驶率,避免无效运输和重复运输,促进运输合理化。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积极推行准时生产方式(即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产品),努力实现零库存。提高仓储设施利用率,优化运输路径和搬运装卸系统。
(5)破除企业各自为政,推行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指通过一个配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或者多个物流企业共同使用某一物流设施或设备,其实质是物流资源的共享。共同配送是解决我国物流配送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等问题的较好方案。实现共同配送,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减少社会车流总量,改善交通运输状况,进而改善社会生活品质。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来构建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环境,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就是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催促经济和消费生活同时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环保型、循环型物流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恒毅《浅谈低碳经济下的绿色物流管理》
[2]曹翠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体系构建的研究》
[3]邱爱莲《邵祥理给予循环经济的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4]李友华王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5]王小龙《论物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政策下绿色物流的发展》
刘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