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辅导员管理心得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直接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辅导员工作既要具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又应具备思想政治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的本领。辅导员适应新的形势,履行好岗位职责,要求我们切实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今天,我就以辅导员工作问题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 团队 沟通 信任

  一、加强学习,掌握武器

  自担任辅导员工作以来,我对工作认真负责,做事理智细致,要求完美,多次在省、市、学院获过荣誉。我认为辅导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甘于奉献,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其次,要具有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的思想觉悟。这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前提。再次,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思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求知欲强,喜欢探索,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乐于探索社会问题。对大学生教育必须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针对本班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高分学生少,中低分学生较多,性格偏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生活比较节俭,思想上都积极要求进步的特点,入学伊始,我就向他们引导,团结,活泼,共进是我们班风口号。班风建设措施如下:

  1.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开学伊始就在班集体中形成了良好的奋进,团结的氛围,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共性与个性的处理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寻找制定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坚持与每位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谈心。

  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认识目标和奋斗目标,针对班级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他们申请了勤工俭学的岗位;对于有其他发展意向的学生,帮助其获取信息,实现自己的目标。

  3.知人善任,组建强有力班委会和团支部。

  班委会和团支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班干部在班级中起到核心骨干的作用,他们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我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上进行指导,告诉他们怎样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能力的锻炼与为同学服务的关系,处理好干部与学生的关系。同时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的排头兵。培养是使用的前提,不能光使用不培养,当班干部有了一定得工作经验后,我会大胆的使用他们,不束缚他们的手脚和思维,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索管理班级的新路子,对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指出和纠正。不要轻易的去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多了,他们就会骄傲的忘记了上进的动力。但是,对工作中的失误班主任要承担责任。对于表现突出,工作、组织能力强的干部,要积极向学校推荐,让他们发展自己的才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树立高尚的师德,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我常常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染学生、影响学生、高规格的教育学生,对待学生做到公正公平,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严格要求学生要遵守校纪校规,按时出勤、上课、上晚自习,不迟到不早退、有集体荣誉感、有团队协作精神、讲究诚信。在要求学生做到这些的同时,我以身作则,恪守职业道德,时时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去规范学生、引导学生。针对当代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的特点,要善于运用双向交流的方法,通过开展对话、座谈、讨论等形式启发引导,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灌输式”传统做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再加,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应更多的运用“以多促少”方法,着眼于调动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开展一些诸如“文明宿舍”、“文明修身”的达标活动,通过这些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来抑制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的歪风邪气,等等。

  三、讲究艺术,掌握技巧

  搞好学生工作,不仅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还要讲究艺术,把握技巧。工作艺术技巧体现在说话办事方面,总而言之,要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因人而异。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在管理教育中不要贸然行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于求成往往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三是因地制宜,就是说话办事要看场合,表扬和批评,都要讲究地点和所处的情景,如果地点和场合选择不适合,会产生负面效应,适得其反。学生工作内容很多,范围也很广,其中开展集体性的户外活动对学生个人乃至整个班集体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每次院、系组织的大型活动我都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如:学院每年两次的半程马拉松长跑、校运动会、校篮球、羽毛球、排球比赛等活动。同时我亲自带领同学们参加编排指导并举办2011年迎新晚会、庆“三八”妇女节晚会和2011、2012春节元旦晚会等大型文艺汇演,都取得圆满成功,我相信这些晚会给同学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名辅导员,在工作中我常找学生谈话、深入学生宿舍、深入学生课堂去更好的了解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和我成为朋友。只有很好的了解学生,才能便于更好的开展工作。在交流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从而建立对我的信任。每当班级组织活动时,我都积极参与到其中去,而且,我自己也组织过很多活动邀学生一起分享。在大学校园中,对学生而言,光有老师不行,还需要有更多朋友。有了朋友,才有更多交流,生活才会变得阳光灿烂。处处从维护学生利益出发,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千方百计帮学生解决他们学校生活上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青年学生崇拜和敬重的往往是那些知识渊博、富有学养、人文底蕴深厚的人,如果不学无术、一知半解、志大才疏,就会让学生瞧不起,也更当不了学生的旗帜。我们辅导员要想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受学生敬佩,就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养,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读一点书,不断的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4]5号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4]5号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

  [5]王重鸣.管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56-165

  黄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