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先育人授“知”还授“智”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危机,情商,自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8 16:11
——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摘要:“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在知识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各种竞争也越加残酷.因为时代呼唤健康心理,人才呼唤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将成为21实际对人才的最高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危机 情商 自控 预防 关怀 责任
精神分析大师荣格曾说过:“一切的财富和成就,都源于杰出的智慧和健康的心理。”作为老师,我希望我的每个学生走出社会都能成为卓越的人才,但是也明白“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道理,教会他们以积极地心态面对竞争,以健康的心理立于社会的大潮中尤其重要。现结合我自己这几年作为一线辅导员的工作经历以及担任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以来遇到的问题,同时根据相关材料和书籍,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方案制定和相关实施态度做出一些浅谈和讨论。
一、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环境适应,走进新环境,却没有新心情
这类问题主要发生在大学新生群体中,从中学到大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的,随之也应该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许多新生一跨入大学就感到诸多不适,不适应6个人的集体生活,不适应自己一个人洗自己的衣服,不适应学校的生活等。很多学生在第一次进入大学生活时,还闹了很多笑话,有的学生是第一次洗衣服,竟然不知道搁了洗衣粉后,衣服还要清洗几遍之后才可以晾晒的。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挂上蚊帐,炎热的夏天,热的冒汗也不知道把席子洗了铺上。由于这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调整能力太差,使得他们长期处于苦闷和担忧的情绪中,所以直接影响他们在大学的学习生活。
2.人际关系,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我?
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使得一个人获得生活中的动力,还使得他们拥有自信去面对生活。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身边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感到苦恼。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方式和态度有所不同,在人际交往中,接纳与包容也是重要的元素,学会与人交往,不仅仅是交往那么简单,而是在出现分歧,发生矛盾时,能够静下来心来好好交流,沟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门学问,学会做好人是一种心态,一种智慧。
3.大学爱情,最纯真的童话?
大学生作为生理发育成熟的个体,对于异性也有着爱慕和追逐之情。对于大学爱情,如果能够处理好,将会是美妙的一段姻缘,我有很多学生是同班同学在恋爱,但是关系非常好,而且双方也能够把握一个度。“花开时折方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目前许多学生对异性的好奇大于爱情本身,从而发生一些他们目前无法承受的越轨行为。还有同学因单相思而自困,因全心投入热恋而影响学业,因失恋而精神受挫,甚至自寻短见。对爱情的追求是没有错的,但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不要过早地亲密接触。要学会通过学习,工作和参加文体及社会活动来获得自身价值的认可,转移思想上的注意力。甜美的爱情同样也是娇弱的,需要精心的呵护才能长久。
4.失败并不可怕,人可以被打倒,不能被打败
没有比竞争与挫败感更让人难以接受的了。多数学生上大学之前,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而进入大学后发现身边高手如云,以前的优越感不复存在,在强烈的对比之后感到失败。另外,有的同学考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和学校,也觉得前路渺茫,从而一蹶不振。还有的同学自律能力较差,即使下定决心要学好专业知识,后因为缺乏学习动力等原因而情绪低落。其实,对于这些问题都是每个踏入大学的学生都会面对的,对于比喜欢的专业,你可以考虑转专业,对于学习没有动力,可以考虑以周围的同学为榜样,去良性地和她(他) 竞争。要相信自己,没有困难是战胜不了的。
5.学会做性格和情绪的主人
由于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有所不同,性格和情绪是最不好掌控的。很多同学容易表现出自卑,猜疑,孤僻,抑郁的不正常情绪。有的同学心情会大起大落,因一件小事而大发雷霆,对周围的人大吼大叫。有的同学凡事都提不起兴趣,表现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无论何种情绪,只要在自己的调控范围内,都应该通过自我去调控,或通过看书,听音乐,谈心来缓解心中的情绪,不要让不良的情绪在心中逗留过长,若觉得自己难以解决,可以通过看心理医生的方式去治愈,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有人说过,21世纪,能力比学历重要,而情商比智商重要,培养发展学生的情商也是一门重大的课程。
二、千绪万缕剪不断,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家庭及家长的影响
当代的大学生由于地域的广泛性和数量的众多性,所谓每个幸福的家庭的幸福都是相似的,每个不幸的家庭的不幸都是不同的。在校园里,有的学生来自繁荣的城市,父母或者有着显赫的地位和权力,或者有着富有的生活,于是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导致一部分学生从小养成了衣来伸手,放来张口的生活以及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态度。也有一些父母尽管家庭条件不太好,也会节衣缩食,尽力让自己的孩子穿得好,接受最好的教育。也有的父母不仅过度满足孩子,甚至代替孩子生活,凡是都替他们做主,导致他们进入大学这个集体生活环境之后,很难融入其中。还有一些家庭因素的原因,使得一些父母失业,下岗,婚姻方面,接受的学历知识有限也让父母疲于自己的工作,难有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心理辅导,甚至心情不好时,会对孩子大吼大叫,使这些学生从小就对贫困有着严重的心理负担,也导致他们对人际交往缺乏一定的自信。
2.升学考试学习压力的影响
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应试考试,尤其是高考这座“独木桥”,让很多学子从小就背负了考高分,上名校的十字架。且不说每个人的天赋问题,就说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方向也决定了一部分学生考不上名校,甚至上不了大学,但家长的殷切期盼,老师的严格监督,让这些学生不得不硬着头皮学下去。黑色的六月高考结束后,一些学子们踏入了理想的大学,开始了新的生活,一些学生由于没有考上喜欢的学校而郁郁寡欢,进入大学后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社团活动和人际交往也没有半点热情,长期的心理压抑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严重时会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行动。而那些进入理想大学的学生,他们就是一帆风顺吗?其实不然,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以为考上了,人生就可以开始享受了,于是尽情地玩乐,以至荒废学业,忘了上大学的本质其实就是求知做人。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从小到大,把大部分的精力花费在学习上,到了大学,面对突然多出的一大半空余时间不知所措,连该如何利用这些时间发展自我兴趣和爱好都不知道,完全没有制定上大学的目标,也和他们上大学,实现人生梦想的目标背道而驰。
3.学生自我接受事物的习惯
相比与在苦难中长大的“60”后,艰苦奋斗的“70”后,独生子占大多数的“80”、“90”后,他们的想法更独特,更自我。由于从小被娇惯了,又缺乏与兄弟姐妹,同龄伙伴玩耍的人生经历,导致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是,竟不知所错,“自私”一词也频繁地被学生用来评价他人。一些学生也常在自己的空间日志上说出“孤独”、“寂寞”的字眼,在心里觉得自己渺小,无人关怀。这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中,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得不到足够的关怀和温暖,而产生的一种无安全感。其实,对于这些学生婴幼儿的时期已经早已过去,无安全和关怀感却始终伴其左右,如果他们能在一定的引导下,进入新环境后能融入集体生活,多多与他人接触,用亲情,友情去弥补他们的安全感,或者他们经过十多年的书本教育有足够的自我调控能力,也是可以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的。
4.社会环境,风土习俗的因素
社会政治生活事件和各地风土习俗在人们心目中的观念也会产生一些根深蒂固的影响,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只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大部分的学生并不是从小就有着优渥的生活环境,地域的贫苦,家庭的因素,父母务农,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等原因,让一些学生从小就背负着严重的贫苦负担,在别人穿几百上千的名牌衣服时,有一部分学生却还要为他一年几千块的学费而发愁,在别人手里拿着最新的iphone,ipad电子产品时,却还有学生担心着自己下个月的生活费是否足够。有人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你有一个好爸爸可以让你少奋斗二十年,三十年。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永远成立,但是“富二代”、“穷二代”的观念开始在我们的校园的蔓延,让一些贫困的越发地自卑,越发地不能正常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是曾经影响一代人的一篇励志文章,教会学生如何自信自强是我们的任务,要让他们知道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5.他人的负面影响或创伤
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学生不仅背负着严重的学习负担,也有很多学生压抑着自己的心理和生理情绪。许多老师重视成绩优异的学生,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则是放任不管或排斥,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心里对学校和老师感到排斥和厌恶,对任何事都抱着一种无谓的态度,显得愤世嫉俗。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因家庭变故或其他原因,从此性情大变。还有中学时期的早恋,酗酒,性压抑等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在大学不能正常投入到生活中去,这些负面影响都是这些心智才刚刚成熟的学生所遇到的大问题,如果老师和家长能加以一定的引导和劝慰,将会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健康生活的美好,重新回到积极生活的轨道上去。
三、爱与责任的主旋律,高校工作者的“杠杆作用”
1.细心沟通,进步从交流开始
人际交往是漫漫人生中随时发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由于每个人生长环境,成长经历有所差异,所以在人际关系中的反应也会大相径庭。要达到成功交往,促进个人身心与事业发展的目的,大学生应注重学习与他人友好交往,认真体验。而作为引导者,我们与学生的沟通以及教学生如何沟通也极其重要。在每一位新生进入大学时,我们会通过各种班会和集体文体活动来让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告诉学生要合理安排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利用自己的特长参加校内社团和组织,使业余时间变得充盈起来。
2.敬人者,人恒敬之一——用心对待每个人的心理
据调查统计大学生的很多问题,绝大部分是个人的心理问题。在大学这个大熔炉,有的人能如鱼得水,有的却寸步难行。而这些导致大学生们校园生活迥异的心理主要包括情绪调节,自尊心理,恋爱心理等。有些路你走过才知道它不好走,有些路你非走不可。张爱玲的《非走不可的路》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劝阻都是有效的和必须的,但是作为一位管理者,更希望的不仅仅是管而是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理。经常和学生谈谈心,谈谈他们感兴趣的,甚至包括他们的感情问题。多给些建议,少些决策,多些关怀,少些指责,正确的引导他们用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大学的生活。鼓励他们去自主学习,用最好的心理状态、最大的心理潜能去学习新的事物,接触新的人群,不断发掘自我宝贵的潜能,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大学时代。
3.授“知”与授“智”是一种责任
在如今“成功学”蔓延的局势下,作为老师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影响力的人,成为各领域的佼佼者。可是,我也深知“先成人,后成才”的道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荣雄,总有人要在英雄路过的时候鼓掌。教会学生们成人,有时比一味殷切地盼望他们成才更为重要。通过长期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有面对挫折和迎接挑战的信心也是一种成功的人生。良好的心态不仅有助于他们顺利地走完大学生涯,找到实习单位,更会影响他们一生,影响他们今后面对人生的第一态度。
细心,爱与责任是我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态度,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工作者,在希望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同时,也希望全社会能够改变心态,成人在某种程度上比成才更重要,正如亨`奥斯汀所言“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只要不是一败涂地,你一定会取得胜利的。”本文是本人参考各类心理健康书籍和平时工作生活所发,一家之言,望大家斧正。
参考书籍
[1]《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教师心理干预引导手册》魏资
[2]《情绪教育法——将情商应用于学习》[加]丹尼尔·沙博米歇尔·沙博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邢莹吴敏
[4]《大学生心理健康向导》龙建成
张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