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现状分析与教学探讨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现代教育技术,现状分析,教学探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9 12:31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和教学设备日益成熟的环境下,将对未来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目程的结构和需求及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从课程教师的角度对课程进行教学探讨,以期能从实践出发,强化师范类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掌握,并在未来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现状分析 教学探讨
前言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从最初的电化教育发展到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课程结构到课程内容及教学手段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科技进步的脚步越来越快,我们的课程设计及教学方式始终是一种追赶的模式,针对目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发展,及教学中存在的情况,笔者认为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的版本比较多,大多都是在2004-2009年期间的第一版,后来不断改版后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大大的丰富了教学理论和实践内容,多数教材都包含了教学理论、硬件设施、素材收集处理、课件制作及教学设计等方面。而从具体的内容上来看则包含了从理论到软件及设计应用等多个方面,内容实则多而繁杂。如此多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学生都掌握难度不小,就从多媒体素材的制作上来看,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多个方面都是需要专业软件的学习使用来完成的,有些软件本身就是一个学科。因此多整体的对教材的分析来说,内容繁多,涉及面广是主要的问题。
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师范类专业的开设大都是安排在最后一常年学时大都是32-36学时,从教学安排上来说,面对教材上众多的教学内容,学时数相对是不够的,因为部分内容及软件是一些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行开设的,因此明显感觉是教学时间短,任务重,想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进行完整的教学难度非常大。
3.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不统一,虽然学生经过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的学习,甚至有些学生通过了等级考试,但之前学习的重点更多的是在办公自动化部分,而素材的制作及课件制作等方面大多数学生涉及得不太多,基础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深浅程度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涉及太浅达到不以后教学过程中应用的目标,涉及太深又恐学生学习难度太大,不能完成目标,学习半途而废。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及深浅程度也是难点。
针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实施中的如上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手段进行调整,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实际完成教学工作。
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面对教学学时和教学内容的冲突在内容选择上必须进行与专业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综合衡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理论、硬件设施、素材收集处理、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如何取舍成为教师的不同理论中不同的实施过程。对于笔者来说或者是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两个大的版块就让人觉得如鸡肋,感觉是必须的内容但面又太广,而且这两个内容在教育学、教学法等学科中又有大量的涉足,因此觉得实施过程中没有必要花大量的精力去进行。而硬件设施这部分就目前的教学安排和条件来说,较以前操作性更强,而且是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基础的一些设施的使用无法完成,就无从谈起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当然硬件设施部分内容的深入还可以更进一步到简单的故障识别及处理。素材收集处理实际作为师范类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需要来说是重点和难点内容,现在的学生认识到多种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对于媒体的应用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但他们对媒体的收集、处理能力还是比较缺乏,从对学生的调查来说,他们有着比较迫切的需要。从教学辅助过程中来说,各种素材是体现教学者意图的重要手段,合理的应用不同的素材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素材的收集处理又是内容相对较多的版块,不同的素材需要不同的软件进行处理,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多安排内容和时间了。课件制作版块,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大多数中小学老师在应用中更多的应用到的是PPT完成教学,而我们的大多数《现代教育技术》教材中除了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外,还有FLASH和AuthorWare制作课件的教学,对于这些软件制作课件对师范生在要求上应该不会太高,更多的精力应该在熟练掌握PPT制作课件上。
在教学方式上,如果完全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传统教学肯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出现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了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在PBL的环节中,教师通过设计多个教学目标提出多个相应的教学问题,并在组织的学习小组进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课堂的辅导、课后网络平台加强多角度的强化和促进,并在沟通中对知识获取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等多方面进行辅导,以解决课程中多而复杂的不同软件及处理方式的学习难点。同时PBL教学方案中问题的解决过程我们并不定位在课堂中完成,因此能解决课堂教学时间存在短缺的问题。另外在教学情境的设计、问题的提出过程中,强化师范专业知识的导向性,也就是不同专业学生设计不同的情境和问题,以适应学生通过学习实践转化为应用实践的快速实现。
在PBL教学中小组学习的模式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小组中各成员协同学习的优势,另一方面是通过小组协作的学习过程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解决学生基础差别比较大的问题。在小组协作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共同讨论将完成教学目标而提出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并在小组中将这些小问题分配到不同的小组成员,小组成员通过完成分配到的任务而获得解决小问题的方法和所需要的知识,小组成员分别完成任务后集中起来,互相交流,将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知识在小组中进行讲解,以使同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知识的构建,最后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这样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获取不再是一个教师讲解下来的千篇一侓的方法,而是同学们通过自己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而且互相进行沟通和交流,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而在这样的问题设计需要针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整体要求及专业特点综合进行,例如素材收集中音频的处理,如何设计一个教学问题,既要从音频在以后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出发,也要根据音频处理软件功能实际方面考虑,问题提出要求过高会使学生学习中在困难无法有效解决,而完成任务失败;问题提出过低则可能会让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无法完成学习目标。
结束语
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实训要求并强化考核等多角度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探索,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中更有效的完成学习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存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之路[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9)
[2]Moodle课程学习活动设计研究现状评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0(10)
[3]赵小光.信息时代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廖祥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