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室红外线治疗仪治疗内瘘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了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穿刺致皮下组织血肿伴疼痛等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d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或肿胀伴有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法。对照组20例患者用50%硫酸镁湿敷。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缓解效果评价、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消退的评价、动静脉内瘘血管功能的评价以及护理干预对静脉炎并发症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疼痛VAS值低;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疼痛消失的平均时间为(20.00±5.68)h,而硫酸镁组为(42.20±8.72)h;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消退明显要快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无静脉炎发生,硫酸镁湿敷组因温度掌握不好,湿热敷后皮肤发红。结论: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其治疗效果优于目前常规单独使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此护理方法无创、安全、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字:远红外线;动静脉内瘘;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61-6035(2014)14-0045-01

  现阶段在我国治疗ESRD最常用有效的方法就是血液透析,约有90%以上的患者采取这种治疗手段。然而血液透析对大部份患者来说是长期或是终身的治疗,每次透析都必需进行内瘘的穿刺,虽然自体动静脉内瘘较其它血管通路优点多,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可发生一些相关的并发症(内瘘皮下组织血肿伴疼痛;内瘘感染;内瘘侧肢体水肿;内瘘血管狭窄、闭塞)。如何预防和有效治疗内瘘穿刺相关并发症,延长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和维持其良好的功能状态是透析专科护理关注及探讨的热点和重点。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探讨了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穿刺致皮下组织血肿伴疼痛等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或肿胀伴有患者共40例。观察组20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8~80岁,采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法。对照组20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9~80岁,用50%硫酸镁湿敷。所有患者每周规律透析3次,每次4h。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使用中空纤维膜透析器。其余药品根据患者的凝血状态及透析结束后透析器有无凝血及时调整剂量。患者其余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纳入标准

  患者确诊为慢性肾衰竭,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患者已成功建立动静脉内瘘,且经内瘘穿刺维持透析3月以上,每周透析3次,每次4h;患者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透体外循环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因穿刺失败发生皮下血肿、肿胀直径>2cm的患者;患者意识清楚,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疼痛程度,自愿参与本研究,征得其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先用远红外线治疗仪距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或肿胀部位20~25cm照射40min,1次/d。然后将新鲜马铃薯成长×宽(8cm×6cm),厚0.2~0.3cm的薄片。将新鲜马铃薯片外敷于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肿胀部位,范围大于皮下血肿、肿胀部位lcm,30min/次,3次/d,直至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完全消失。

  对照组:湿敷前用75%酒精消毒穿刺针口,贴上直径lcm的防水膜,将50%硫酸镁无菌溶液100ml倒入无菌不锈钢容器内,维持硫酸镁溶液温度保持40~45℃,再将长×宽(8cm×8cm)双层无菌纱布于50%硫酸镁溶液中浸泡后,湿敷于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肿胀部位,其余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4h内疼痛缓解程度比较

  观察组比常规硫酸镁对照组疼痛VAS值低,两种方法随治疗时间的增加,疼痛减轻变化趋势不同,两组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 疼痛完全消失时间比较

  远红外线照射联合马铃薯片外敷治疗组疼痛完全消失的平均时间为(20.00±5.68)h,而硫酸镁组为(42.20±8.72)h,两组间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护理干预后内瘦皮下血肿消退时间比效

  观察组平均皮下血肿、肿胀消退时间为(2.72±0.6)d,较对照组减少3.6d。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h时,两组间皮下水肿程度无明显差异,治疗24h时,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2.4 不同护理干预期间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在治疗期间观察组20例患者无静脉炎患者出现,对照组20例患者出现2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0%,两组间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老龄、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血管条件差是发生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并发症高的原因。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有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动静脉内瘘下出血、皮下血肿伴疼痛以及感染等,这些并发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起患者非细菌性炎症、氧化应激,以及皮下血肿机化等,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危及生命。

  本次研究采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穿刺致皮下组织血肿伴疼痛等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疼痛缓解效果评价、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消退的评价、动静脉内瘘血管功能的评价以及护理干预对静脉炎并发症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方法治疗效果相对于常规的50%硫酸镁湿敷疗法,具有无创、安全、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严贺,李巧玲,童辉,刘慎微,徐钢.远红外线理疗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保护作用[J].护理研究.2013(04)

  [2]唐镜车,小乔,秦伟丽.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3)

  王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