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痢的中医辨证施护

  摘要:久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是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常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其病证可分为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寒热错杂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和护理,能有效消除病痛,缓解病情,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久痢 中医 辨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61-6035(2014)14-0123-01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痛,继而下痢,日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多发于夏秋季节,由湿热之邪,内伤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消导,更挟积滞,酝酿肠道而成。

  久痢是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常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位在大肠,涉及肝、脾肾等。久痢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与肠腑而致。暑湿疫毒之邪侵袭,或兼素体脾胃虚弱,饮食不洁,或治疗不当,损伤脾胃,而致病情迁延日久,则成久痢。其病证可分为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寒热错杂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在实际工作中,我院护理人员针对久痢的不同证型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措施,提高了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护理

  1.1 基础护理 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患者腹痛及腹泻的次数、量、色、形等,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如果有患者便血,则应估计出血量及出血部位。腹泻频繁者应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观察并发症,如肠穿孔、肠梗阻等,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2 生活护理 注意休息,重症者应卧床休息,轻症可适当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但应保证充分睡眠及休息。避免受凉,防止肠道感染。

  1.3 心理护理 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愉快,避免不良刺激,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1.4 饮食护理 注意饮食调节,以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低脂少渣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无刺激性饮食为主,避免食用牛奶或乳制品等含乳糖蛋白食品。忌食油腻、生冷、煎炸等刺激饮食。必要时可进行一些食疗,煲汤、粥等。急性期重症者应禁食,采取静脉内营养治疗,使肠道休息,避免可能引起肠道过敏的食物。

  1.5 皮肤护理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擦洗。长期卧床者应注意臀部及肛门的皮肤护理,必要时可在长期受压的皮肤表面涂擦万花油。

  2 辨证施护

  2.1 大肠湿热证证见:腹痛、腹泻,便下黏液脓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身热,小便短赤,口干口苦,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调气行血。方用芍药汤加减。护理措施:饮食宜清淡、少油少渣、稀软、少维生素,宜食薏苡仁、莲子、萝卜等行气化湿食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馊腐变质食物,禁食辛辣、生冷及油腻。

  2.2 脾虚湿蕴证 证见:大便溏薄,黏液白多赤少,或为白冻,腹痛隐隐,脘腹胀满,食少纳差,肢体倦怠,神疲懒言,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滑。治宜健脾益气,化湿助运。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护理措施:饮食宜清淡,宜食薏苡仁、莲子、山药等健脾化湿食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馊腐变质食物等,禁食生冷。

  2.3 寒热错杂证 证见:下痢稀薄,夹有黏冻,反复发作,腹痛绵绵,四肢不温,腹部有灼热感,烦渴,舌质红或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或细弦。治宜温中补虚,清热化湿。方用乌梅丸加减。护理措施:平时应注意适当进补,但应注意性味平和,可食薏苡仁、莲子、山药等健脾化湿食品,禁食过寒过热之品。

  2.4 肝郁脾虚证 证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常因情志或饮食因素诱发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或黏液便,情绪抑郁或焦虑不安,嗳气不爽,食少腹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治宜疏肝解郁,健脾益气。方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护理措施:注意调畅情志,保持心态平和,减少情绪波动,常服茯苓、莲子、山药等健脾食品。

  2.5 脾肾阳虚证 证见:久泻不止,夹有白冻,甚则完谷不化,滑脱不禁,形寒肢冷,腹痛喜温喜按,腹胀,食少纳差,腰膝酸软,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润,脉沉细。治宜健脾补肾,温阳止泻。方用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护理措施:平时注意适当进补温性食品,如生姜、牛肉、羊肉等,并注意保暖,禁食生冷油腻。

  2.6 阴血亏虚证 证见: 排便困难,粪夹少量黏液脓血,腹中隐隐灼痛,午后低热,盗汗,口燥咽干,头晕目眩,心烦不安,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肠,养血宁络。方用驻车九加减。护理措施:平时多食滋阴养血食品,如血豆腐、含当归、阿胶的保健食品,禁食辣椒等助热动血之品。

  结论:久痢病程绵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护,对缩短病程,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美国)约翰逊著.胃肠道生理学/英文原版医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版本,ISBN号:7117050136

  [2]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版本,ISBN号:9787513204859

  吴书芹 郭静 赵国梁 马春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