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内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控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地下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工程施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14 11:38
摘要:近年来,各大城市都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补充,具有其他交通项目不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项目的高风险性、环境复杂性等等。而我国跨经度60多度,各地水文地质情况结不相同,各城市经济发展也不尽相同,也导致了地下轨道交通项目施工的差异性。本文首先收集整理了国内外在地下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控方面的资料,并阐述实施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控的意义;其次,通过分析国内外地下轨道安全风险管控的体系现状,总结出国内几种比较有效的风险管控模式;最后,针对国内安全风险管控现状的不足做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地下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工程施工监测;施工信息化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地铁建设掀起高潮,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全国已经开通和待开通地铁的城市有28个,正在建设中、获得审批及规划的城市有31个。中国在成为世界最大的“地铁建造市场”的同时,我们的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2013年5月6日,正在施工的西安地铁三号线发生塌方事故,造成5名施工人员遇难。这起事故并不是西安地铁施工的首次,它曾在7个月内发生了4起事故。2013年1月2号,广西南宁一在建地铁工地的污水管线迁改施工中发生塌方,3人被困,其中两人死亡。
1、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控的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地下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一环,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工程地质复杂、施工工序多、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和社会环境影响大等特点,是一项高风险工程。轨道交通的施工安全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提升,安全事故的代价高昂且沉痛,利害关系不言而喻。其中,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控制更是举足轻重。
1.1 实施风险管控有利于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实施风险管理,对工程全寿命周期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详细的识别、评估,对发生频率高或造成损失大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能有效减少工程事故发生。在国内,一线城市的地下轨道交通已经逐渐采用了不同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且有效的降低了施工事故发生率。事实证明,实施风险管控有利于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有效的避免的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的损失。
1.2 实施风险管控有助于达成资本投资的目标
投资方的终极目标便是利益的最大化,即在可控范围内,将风险降到最低水平的同时获得最大的利益。目前,我国地铁的投融资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政府主导的负债投融资模式、市场化投融资模式以及发行证券等。因而,对轨道交通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管理、控制,有效降低意外成本从而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是工程建设期的重中之重。
1.3 实施风险管理是有效的工程质量的途径
保险公司作为专门对风险进行运营的企业方,已有一套完善而严格的核保核赔支付,在客户投保之前会对投保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制定赔偿计划,风险发生后会进行理赔,有丰富的风险管控经验。对此,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以及财产等方面的损失,项目设计方和施工方应该从新项目的建设规划期间进行风险知识和风险管理知识的积累,并且对项目进行投保。所谓术业有专攻,保险公司通过专业人士的分析从而掌握项目的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因素的不同水平制定自留、控制、转移等风险管理手段,减少风险发生率,从而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应的,工程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2、国内外安全管理与控制现状
2.1 国内外风险管理体系以及管理规范
近年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隧道工程界为降低险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损失和事故,先后编撰了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准则规范或作业手册。具体包括:2003年英国运输统计局(BTS)编纂了《英国险道工作风险管理作业联合规范》;2004年,国际险道协会(ITA)编纂了《险道工程风险管理指南》。2005年ETWB编纂了《公共工程风险管理手册》。2006年国际险道工程保险集团(ITIG)编纂了《隧道工作风险管理作业规范》。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11月成立,标志着我国城市地铁工程的风险管理在逐渐成熟,而我国风险管理理论相关研究起步较晚。2011年9月12日政府发布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对于我国地铁安全风险管理向着科学化、标准化以及程序化的方向发展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
2.2 国内各大城市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全国地质条件方面的迥然不同,并且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基础设施建设各有不同。
各地铁建设城市根据各自的工程风险特点及需求,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除开展施工监测或第三方监测外,制定了不同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安全评估、咨询及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安全风险预评估、安全风险分级评估、安全风险监控咨询管理、环境专项安全性检测评估、工程质量保险、远程监控管理、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机构等工作。
2.2.1 北京
2005年始,北京地铁建设相关单位开展了相关风险管理,编制了《北京地铁工程建设环境安全评估技术管理体系》和相应的穿越工程技术控制指南,但是仍然是不完整的风险管理,仅限于地铁建设过程中对周边工程环境等某一环节的静态评估和管理,并且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责任体系、全面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配套方法和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
2.2.2 上海
上海地铁建设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不仅开展了关键工点的风险预评估工作,并且委托了相关科研机构或高校完成相关风险管控的理论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评估;施工阶段,组建了安全监控中心和监控分心中两级监控机构,采用高科技监控手段,并且委托第三方和专门咨询机构开展相应的施工监测和安全管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控制工作。
2.2.3 其他城市
深圳、杭州、西安等地铁建设二线城市不同程度开展了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深圳地铁5号线采用了全线远程监控系统,杭州地铁在1号线施工阶段采取了与保险公司合作的保险安全风险管理措施。此外,天津地铁参照各地安全风险管理经验,编制完成《天津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指导书》,对地铁施工过程中风险的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3、国内外风险监测管理控制模式以及措施
国内各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结合了城市自身特点和项目要求,加大了安全风险管理的投入,采用了科学的监控量测模式。同时,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了很大支持,参与了监督检查。城市轨道交通在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的同时,也逐渐提高了施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水平。
在国内,工程中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对施工过程中工程结构和工程周边环境的监测,二是通过其他辅助监控手段对工程状况进行监督。
3.1 国内外典型监测管理模式分类分析
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还编写了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或第三方监测技术规程。各地因自身需求不同,监控量测模式有所不同,主要的模式有以下4种:
3.1.1 施工专业化监测
监测范围包括工程本身的施工监测和周围环境的监测,但是监测队伍由施工单位自主选定。这种监控量测模式监测专业性强,有利于监控分析和安全风险评估。缺点是专业化监测队伍需求量大,监测数据得不到复核,责任主体不明确,数据上报和报警受控于施工单位。上海、台湾、香港等地采用此种方法。
3.1.2 施工单位为主体的全面监测
以施工单位为主,对工程自身和周围环境全面监测,由业主委托监测咨询机构进行部分重大环境和工程结构的抽检监测,并且施工单位的监测数据由受委托监测咨询机构监督、抽查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这种模式有一定的监督作用,重复工作量少,费用低。缺点是施工监测数据得不到充分复核,施工监测专业化程度较低,可供风险评估的数据少。南京市主要采用这种模式。
3.1.3 第三方监测为主体的全面监测
施工单位负责工程自身的施工监测,业主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负责施工监测数据的复核监测和全部的环境监测。此种模式下,施工单位的监测任务较少,由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全面监测。这种模式下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得到了保障,有利于数据复核,责任主体较为明确。缺点是环境监测数据得不到复核,且监测工作有少量重复。合肥市主要采用这种方法。
3.1.4 施工单位与第三方共同监测
施工单位对工程自身和周围环境全面监测,业主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负责环境和工程结构的复核监控量测。这种监控量测模式有利于工程结构和环境监测数据得到复核.,责任主体较明确,数据上报和报警及时、准确。缺点是监测工作重复率较高,成本较高。广州、西安、武汉、深圳等城市也采取类似的模式。
3.2 综合监控手段应用情况
除监测外,尚有巡视、巡查或巡检、视频监控等其它辅助监控手段。
3.2.1 巡视、巡查或巡检
无论是地铁工程建设,还是其它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工程参与主体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都应积极参与现场安全风险巡视。总结各地目前采用的巡视模式或发展需求,发现引入第三方监测单位和安全风险咨询机构的巡视是非常必要的。
3.2.2 视频监控
上海、南京、宁波等多个城市己经或拟采用网络视频监控手段。此种方法监控资料保存较为完整,符合施工信息化的要求,但受环境限制,且成本较高。
4、国内安全风险管控的不足以及几点思考
相较于习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轨道交通建设方面仍然有很多环节有待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控制不仅是工程质量和成本目标的要求,更是施工信息化的体现。
4.1 合理安排工期,制定科学规划
交通隧道工程界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告诫说,不合理地赶工期会影响到地铁建设的结构和寿命,也会影响地铁的安全。在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规划设计期,要以地铁施工的全过程为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工作实施目标、阶段性目标以及安全方针,并对安全责任和职能进行合理规划,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完善施工风险管控工作机制。
4.2 完善技术标准,加快法制建设
认真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地方安全风险管理规范,明确建设期间地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等各个单位的安全职责。同时立法单位也需要出台相关规定,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和建设单位的职责,形成术业专攻、相互监督的良性循环,给予专业人员充分的发挥空间,同时也积极的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
4.3 项目管理为主,加强人才培养
我国各大城市都在积极的进行轨道交通的建设,存在大量的施工现场。针对我国地铁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必须要通过大力培养人才,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需要实际参与到项目管理中来。实践出真知,工程行业需要的是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
4.4 风险预防为主,提高防范意识
因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特殊性和危险性,风险的发生率虽然小,但是损失量巨大,一旦事故发生,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为减少地铁工程的事故,重在于预防,而建设单位必须要树立起“预防为主”的观念。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落实风险管理重点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工程结构和工程周边环境处于可控范围内,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程序,将风险率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燕申,陈思凯.欧盟轨道交通安全统计年报解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第1期:7-11.
【2】门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
【3】苏芳.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初探[J].科技向导.2011(11)
【4】白靖利.地铁施工事故为何像“矿难”一样频发?[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5,第1期:45-46.
【5】张正贵,袁春强等.南京地铁运营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估与控制[J].都市快轨交通.2011,(24)5:34-37
【6】杨晓东.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1
【7】高踪阳.建设“新地铁”安全管理模式[J].都市快轨交通.2007,20(6):32-36
【8】林建华.中国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实践与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第8期(8):135-136.
刘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