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等学校的生态化学教育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高等学校,生态化学,教育
  • 发布时间:2015-12-14 16:45

  摘要:在高校化学教学中实施生态化学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生态意识和环保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文章以生态化学的内涵为基础,对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生态化学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对化学工作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化学教学;生态化学;实施策略

  毋庸置疑,化学的研究与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问题。面对种种环境报复人类的大灾害,人们开始反思化学和化学工业。生态化学无疑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实施生态化学教育就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生态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保护地球家园,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是一个十分紧迫重要的问题,而造成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元凶是化学和化学工业,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的危害及防治都与化学有关,环境与化学密切相关。然而,化学不仅在资源的开发上,而且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化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化学在节能、防污和保障人类健康与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显,备受社会关注。生态化学的要义就是用化学的手段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产物、副产品以及催化剂、溶剂和试剂的使用与产生。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该具有生态化学的理念,掌握生态化学的知识,这是时代的要求。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高校有义务实施生态化学教育,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并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技能,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生态化学教育的探索与实施

  生态化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一种指导思想和方针策略,它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却体现在各种教材中。高校化学教师要把生态化学的理念和知识贯穿到化学教学的全过程。

  (一)在理论教学中渗透生态理念

  高校化学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教育的范例,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结合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实际,创设情境、氛围,把生态化学的理念渗透到教材的内容上,渗透到教师的语言、教学的方法手段和习题练习中。但要做到自然和谐,切记生搬硬套,与生态化学无关的内容不能牵强附会,随意联系。

  化学教师还要做到活用教材。由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教材的编写相对滞后。所以,化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优化重组、拓展和更新,并灵活补充教学内容,特别要增加化学教材中有关生态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国内外在生态化学领域中的先进成果,使学生的生态化学意识能够在一个完整的链条上得到延续。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生态意识

  化学实验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同时,在实验中规范实验操作、优化实验设计方案、更新和改进实验内容及方法,对学生生态化学理念的培养都会大有益处。

  首先要规范实验操作。严格实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实验习惯,这对将来从事化工领域工作的学生十分重要。实验进行时,在不影响结论和现象的前期下,尽量减少实验药品用量,预防环境污染;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做好实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严禁学生随意倾倒实验垃圾。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生态意识。

  其次是采用微量化实验。微量化实验是用尽可能少的试剂在微型化的装置中来获取化学信息,尽可能减少中间生成物的转移过程,减少附着在器皿上的试剂量。其优点是试剂用量少,实验室排废量低、污染少,实验费用低、时间短且安全可靠。微量化实验不仅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再次是优化实验设计方案。选用试剂,尽量考虑无害的环保物质。选用溶剂和催化剂,优先考虑各种替代品,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对于有毒有害气体排放的实验,可采取封闭实验。要改革、创新实验装置,改进实验方法,尽量实现有毒有害气体的零排放。如SO2、CO等有毒气体放出的实验,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对于产生污染物的实验,可采取循环实验。用前一实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作为下一个实验的材料。这样,既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又给学生渗透了生态化学理念,一举多得。

  另外,生态化学理念倡导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应将现代教育方法融入课堂。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和三维动画为一体,不仅能寓教于乐,还可使化学实验生态化,无疑是实现生态化学教育的有效手段,应该大力提倡。

  (三)在实践教学中提高生态素质

  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使学生把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到实处,把被动地接受生态知识转化为自发主动地培养生态意识。如组织学生测定雨水、工厂废水的ph值,了解空气质量评估的依据;带领学生收集废旧电池、废旧塑料,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与危害;利用环保日(如“植树节”,“爱鸟日”,“土地资源保护宣传月”等),倡导和带领学生进行义务宣传活动,感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也可邀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增加生态知识,提高生态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生态素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组织学生深入到工矿企业(如化工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站等)实地考察学习,撰写调查报告并交流心得体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能让学生看到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认识到环保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

  三、结语

  作为一门长盛不衰的科学,化学始终走在各个学科的前沿。人类要通过它认识和改造世界,但也要保护和持续利用世界。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生态化学教育已成为高校化学教育的一种战略策略。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将生态化学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将生态化学理念深植于学生头脑,为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化学与社会[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秀兰.高校化学实验绿色化探讨[J].广东化工,2009(8).

  [3]徐光宪.今日化学何去何从[J].大学化学,2003(1).

  田裕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