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江豚的微笑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武汉长江江豚的科考营活动。了解到了这个背部呈铅灰色,浑圆光滑,嘴角常挂微笑,憨态可掬,被当地渔民称为“江猪子”的稀有物种。

  长江江豚是江豚中唯一的淡水亚种,隶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仅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和鄱阳湖、洞庭湖及其大型之流中。下大雨时,江豚时不时朝一个方向到水面呼吸,当地居民并因此作为天气预报来决定是否出海,江豚也因此被叫做“河神”。长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江豚同时也给它们的种群造成了威胁。

  长江江豚现仅存1040头,是1992年数量的一半,同时每年还以13.07%的速率在下降,堪称是“水中大熊猫”影响它们物种急剧骤降的原因竟要归于它们的“母亲河”-长江。长江流域,大江沿岸珠链般串起了一座座城市,是中国最大经济发展地,同时也是污染物的源头。江豚的主要居住地从湖北宜昌到江苏江阴,干流约1600公里,可以看到大片黑色、黄色、白色的污染带绵延至30到50公里,包含着超量的有机物,持久性的污染物以及难以降解的剧毒重金属。这些污染物富集在鱼群的体内难以降解,并且随着食物链递级增多,而江豚作为食物链的顶级消费者居然聚集着含量最多无法分解的污染物。这些有毒物质会对它们的免疫、生殖、神经等系统造成损害,严重的可能会涉及危险,使得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

  长江被称作“黄金水道”,据统计平均每公里就有12艘船,也就是平均每一百米就有一艘船,造成了航运繁忙的景象。而江豚由于长期生活在水中,视觉已经退化,主要依靠脑部声呐发出声波进行回声定位来辨别方向,与同伴沟通交流,以及避免危险。然而长江上的百舸争流,噪声扰乱着声信号,使得江豚经常撞上来往的船舶。此时江豚就好比是盲人,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摸索着。尤其是在春季发情期,江豚经常把过往的船只当作是自己同伴,从而撞上或者被锋利的螺旋桨刮到死亡。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暨豚标本馆内就有一只孕育成熟,静静躺在福尔马林液体的幼体江豚。由于其母亲被螺旋桨削去了一半的头,它从而永远和说世界再见。

  江豚不仅仅受到外部身体上的伤害,就连它们基本的生存食物也面临着短缺。由于乱捕乱捞的现象严重,鱼类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危机。这些竭泽而渔的做法使得鱼群种类大面积减少,因此国家颁布法令每年4月到6月长江流域实行禁渔政策。此外,水上经济活动也导致了鱼类资源的匮乏。在鄱阳湖境内,约有400多条采沙船,每条船只能承载几十万吨的沙子。淘沙的时候,鱼群就好比体会到天旋地转的眩晕,导致鱼群成片死亡。同时,捕捞工具的不恰当使用对江豚也造成了直接的伤害。渔民经常使用非法的捕鱼工具,像滚钩、迷魂阵、电捕鱼等毁灭性的捕鱼工具。而江豚却遭遇着直接和间接的伤害。江豚如果被电网击到会使其三年没有生育能力。从1995年起,在白暨豚标本馆里有三个白暨豚标本,其中两只就是因为电捕鱼而丧命。由于江豚的皮肤十分柔嫩,吹弹可破,滚钩轻轻的割伤就足以导致身体大面积出血死亡。在标本馆内,其中有一只江豚身上有103处滚钩,死状凄惨。

  为了留住江豚的江豚的微笑,国家与民间公益组织正不懈地努力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暨豚馆就是其中一处人工养殖基地。走进饲养馆,你会发现在直径不到10米的圆形水池,有五只江豚在嬉戏打闹。它们身体灵活,不停地变换姿势和方向,大多是以伴游成对的方式出场,只有个别年龄大的江豚孤独得“吃”地板。其中有一只名叫“淘淘”的江豚,是世界首例人工饲养条件下成功繁殖的豚类。饲养员们为每只江豚都安排了一个固定的喂食点,一个点只喂一条江豚,这样可以方便饲养员准确地控制江豚的食量。并且在正常情况下每条豚一天要喂四次,每次1公斤左右。在白暨豚馆内,工作人员每周都要给江豚换两次水,换水一年就需花费80万,饵料饲料就要2万,设备维修费也需150万,而政府每年补贴仅30万不到,剩下的主要是靠募捐的形式筹集,但也只是杯水车薪。除了人工养殖基地外科学院研究人员还对江豚实行了天然保护-迁地保护。目前建立了两个比较完善的迁地保护区,一个是在湖北石首天鹅洲故道,另外一个是在安徽铜陵铁盘洲的小浃江。自然保护区为长江江豚提供了和原来栖息地一样的生态环境。自1992年迁入了5头长江江豚开始,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在故道内繁殖了30多头长江江豚并以达到稳定状态,并且每年约有3到5头江豚在故道内出生,每年的种群增长率约为5.5%。天鹅州故道内的种群结构合理,成为了世界首例迁地保护鲸类成功的范例。然而由于种群发展迅速,而天鹅洲故道水域在最初的规划下能够容纳长江江豚的数量约为50头。这意为着在未来的几年中,江豚将会面临着生存空间匮乏和鱼类资源枯竭的紧张局面。同时迁地保护环境极为脆弱,宛若襁褓中的婴儿,对于自然灾害更是没有抵御能力,极端气候事件可能导致迁地保护种群遭受重创,甚至灭绝。例如,2008年罕见的寒冬,导致天鹅洲故道内水体结冰,有6头江豚直接死亡。然而想着扩充迁地的面积就更是天方夜谭。一方面,现在适合江豚的生活环境大都被人为的污染,另一方面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也使得计划无为而终。当地农民需要土地来开垦种植,导致洲滩裸露,减少了鱼类的繁殖,间接造成了江豚食物的稀缺。

  到这,你们可能会好奇为什么白暨豚馆里会生活着江豚,那白暨豚呢?我很遗憾得告诉你们由于和江豚遭遇的同样的生存危机和人类的疏忽,2007年已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白暨豚的篇章已经翻过,为了避免同样的悲剧上演的江豚身上,我们是否该弥补些什么?然而在我看来,人们并没有很强烈的危机意识。最近,我刚参加了《艺术-江豚》的志愿者活动。与过往游客的沟通交流中,我发现大多数人仍是以过客的心态看待这这一切。他们已经本能习惯了人类活动对生态产生的威胁,听到江豚骤减的情形也是不痛不痒,只不过是又被动接受多一个类似和恐龙灭绝的讯息罢了。要知道生态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任何一个海洋生物的灭绝都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难以想象的负面影响。而我们也不能再继续恬不知耻得以经济发展当噱头,残忍地伤害着我们的我们另一种族的兄弟姐妹。“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却可以瞬间毁灭。不要等到哭泣的那一天才想留住江豚的微笑。

  花艳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