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空间维度的研究与分析--以福田繁雄、埃舍尔为例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视觉传达设计,视觉空间
  • 发布时间:2015-12-15 14:46

  摘要:视觉空间语言的存在,基本原理的掌握对未来视觉传达设计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针对视觉的维度进行分析,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进行转换做了详细的讨论,主要以日本视觉设计大师福田繁雄和荷兰艺术家埃舍尔的版画作品为依据进行探讨。视觉传达设计是建立在人的视觉认知的基础之上的,除了要了解和研究视觉空间转换的技巧,还要知道人的视知觉程序与呈现效果和大脑之间的反应时如何进行的,只有了解了人的视觉认知程序,在设计中会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做出好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多维度的发展史视觉传达设计逐渐立体化、空间化、适应信息时代设计发展的表现。

  一、物象叠合、位置安排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关注关于视觉维度的研究。然而,在二维的平面空间怎样有效的体现出三维深度这个问题依然令人们感到困惑。随后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事件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完全的表明了这个能力时,古典主义的绘画方法得以确立,也使古典主义的绘画辉煌了400年。在平面上产生深度的视觉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物象的叠合,这样在空间上就会产生前后的空间秩序,空间的大小能通过两层之间阴影的厚薄表现出来。通过改变物象在画面里的大小改变、位置安排、聚散构成等方法来形成远近的变化。

  二、图底转换

  通过对图形和空间的研究我深刻地理解到,在一个图形中,众多的构成元素常常会使画面变得复杂起来,出现面的错视。面的错视主要由面的明暗、位置、肌理、完整程度、形态的生动性而带来的。艾宾豪斯错觉反映了面在组合中“图”与“底”的生动性所带来的翻转现象。在设计中,“图”与“底”是图形中不同层面的形象,正确运用图底关系可以给我们的作品带来视觉上的乐趣,而且能够使平面的图形产生空间维度的变化。福田繁雄的作品在图底关系的研究中被多次提及,他痴迷于研究错视觉,善于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视觉语言结合在一起,致力于创作出不可思议的视觉世界,他将不可能存在的空间与相关事物进行巧妙地结合已达到视觉上新的认知。这些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却是作者理性分析的成果。例如1975年,在一张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中,福田繁雄就开始尝试利用“图”与“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来探求视觉上的错视原理。作者在造型与色彩上分别运用正负形和黑白对比来构成画面。作者通过上下重复并置手法,使黑色男性的腿与白色女性的腿之间产生虚实相生,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创作出简洁有趣的画面效果。这种手法正是“正倒位图底反转”。在福田繁雄海报中男性和女性的腿这一元素是其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错视是相对于视觉常性而言的。所谓“常性”是人们在心理上对事物的一种习惯性认知。即使在画面上,形象本身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的视知觉依然按照心理上的形象来接受。在图形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常性来表达设计概念,但是,错视可以打破常性的界限,来表达出更加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效果。

  三、深度错觉

  错视又称错视觉,是错觉的一种。心理学对错觉的定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视”这一概念在大部分的心理学家的教材中都有所提及,但对这一概念发生的机制还没有统一的解释。与平面设计相关的错视主要包括几何图形错视、深度错觉、高低错觉、明度错觉、大小错觉等。为了更好地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空间维度变化对设计的影响,我们主要谈及深度错觉,错误的将二维空间看成三维,三维空间看成二维,一种空间看成另一种空间,称为深度错觉。

  《另一个世界》是荷兰艺术家埃舍尔的一幅版画作品。它的透视看上去是正确的。但是当我们仔细的观察一下,我们才会发现这样的结构根本不可能出现在现实世界中。在埃舍尔创造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上、下、左、右”这些方向感的词语都是不存在的。“这幅版画是一位艺术家对于空间的沉思录,但也是对观看者本分的说明;我们是在试图理解画家意欲表达的这些食物和景色之中的关系的过程中,认识到它的安排的荒谬之处。这种另类的‘不可能的绘画’用二维的图形表示并构造一个三维的物体,它们主要依靠人的大脑通过视觉暗示来理解,埃舍尔创作了许多这种表现反常规图形的作品。”

  在这里,我们通过分析福田繁雄和埃舍尔的作品分别对平面图形设计和绘画作品所运用到的视觉维度变化有了大概的了解。如果视觉空间发生了维度变化,我们就考虑物体发生了空间关系矛盾,空间透视关系产生幻觉,一方面出现了两个空间透视关系的矛盾,产生了一个共同面,另外还产生了体面关系转换,使方向位置产生错觉,有比较强的空间趣味。

  将矛盾空间应用于平面设计,会产生视幻觉效果和神秘的视觉效果,使视觉传达形象具有比较的视幻魅力。

  结语

  为了增强平面设计中视觉的震撼力,空间关系的变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要想创作出惊艳的视觉维度作品,不仅仅要研究视觉空间转换的技巧,还要研究人们对图形的三维知觉系统。一幅图像的某些二维结构元素和人三维知觉解释系统的某些结构相对应,二维直线被解释成三维直线,二维的平面被解释成三维的平面。在第二维和第三维度空间内的那种不稳定的平衡感又会造成一种现代所特有的、戏弄人的动力感。总之,要想在设计中会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做出好的设计就要对人的视觉认知程序有一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丁月华 李波 朱锦秀 著:《视觉艺术心理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黄英杰,周悦:《视觉形态创造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英)E.H.贡布里希 杨成凯,李本正,范景中,翻译:《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版

  [3][英]E·H贡布里希 范景中 杨思梁 徐一维译:《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的研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4]鲁道夫·阿恩海姆 著 孟沛欣 译《艺术与视知觉(新编)》 2008年8月第一版

  张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