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正在实施的物理新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核心目标之一。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怎样实现这个重要目标,还没有现成答案,急需大家深入研讨。在此提供一则新设计的教学实例,以便向广大同行讨教。
关键词:培养;学生;创新,运动教学;新设计;
虽然创新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但鉴于高中阶段物理教育的特殊性,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初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①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对问题的敏感性。促使学生能够看到常人看不到的问题。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否定意识。对待前人的学说和理论,始终抱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辨证唯物主义态度。
第三,要培养学生主动扩展思维视角,避免思维定势,学会从多种角度考察同一问题。
最后,要培养学生不断提高想象能力。
布朗运动是高中物理第十一章第二节分子热运动里的主要内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们一般把它当作陈述性知识看待,仅仅是中学生该了解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史料。这样处理,未免降低了它的教育价值。事实上,它对学生四个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都极有益处!
布朗运动的演示,采用黄钊老师提出的实验方法②。器材有:玩具激光器、去掉内芯和底座的小白炽灯泡、细铁丝弯成的灯泡支架、屏幕、含有花粉的花朵、一些水。
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把灯泡固定在支架上,倒入一些水,把一朵花放入灯泡中,让它漂在水面上。
师问:花处于什么状态?原因是什么?
生答:受到大小相等的重力和浮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老师取出花朵,摘下其一片花瓣。
师问:放入该花瓣,它在水中又处于啥状态?原因是什么?(答:同上。)
老师取出花瓣。抖落一些花粉在灯泡里。
师问:花粉将处于什么状态?原因是什么?
学生一致回答:受到大小相等的重力和浮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老师在黑板处挂好屏幕,开启玩具激光器,使激光束通过灯泡照在屏幕上。同时,关闭室内电灯,拉下窗帘,使教室尽量变黑。然后,调节玩具激光器、灯泡、屏幕三者之间的距离,使屏幕上花粉小点移动尽量清晰。(装了水的小灯泡相当于凸透镜)
师问: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有否存在反常现象?是什么原因?
接下去安排足够时间,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深切体会对花粉的预测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尖锐矛盾。
二、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把学生想到的所有结论,不管其是否合理,都写在黑板上。与此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对这些结论做自由评论。
经过充分讨论,多数同学认为花粉毕竟是生物体,可能具有某种生物活性,天然会不停地运动,正像精子能在水中游动一样。有同学提议再用非生物体做实验。
让学生去净灯泡里的水和花粉,换上新的水。用笔尖沾墨水后浸入灯泡里,仔细观察屏幕,发现也有小点在移动。
也有学生提议用冷水做,发现小点还是在运动。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荒谬的答案,比如老师在运气功等。此时,老师要耐心解释,不要指责,以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自由发言的氛围。
三、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否定现有结论
在上述的分析讨论中,学生的根本性缺陷表现为:在坚信已学结论绝对正确的前提下来探讨新问题,使探究的视角受到限制,也使探究的深度大打折扣。为此,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们敢于作如下怀疑:
1、牛顿定律可能不适用于小颗粒物体的运动。
2、牛顿定律是适用的,小颗粒物体除受到重力和浮力外,还受到新的未知的力。该力在促使微粒运动。
3、牛顿定律是适用的,小颗粒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不变的,但其浮力在不断变化,导致微粒不停地运动。
这三点,都是对学生已掌握的科学结论--牛顿定律--的根本性怀疑甚至是否定。培养学生勇于作如上的怀疑和猜测,应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可为他们以后作出原创性的发明创造以很好的启示。
需要强调的是,1、2两点虽不能当场解答,但也应鼓励学生提出来,因为它们代表二个基本的分析方向。
这里顺便指出,教师自身普遍有这么一种不良心态:怕自己想到的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答案,不敢放手大胆地去追问。这是当前难以开展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初中时,学生学过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当花粉浸没在水里,由于花粉体积和水的密度不变,认定花粉受到的浮力不变。这一思维定势,严重阻碍了对布朗运动原因的探求。因此,促使学生认识到第3点的可能性并作为探索的方向,是教学的突破点。
四、通过类比联想、形象思维找到可能的原因
老师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的无规则的移动?
有学生回答:当电影院电影结束通过拥挤的大门时,人会不由自主地前后左右移动。
老师进一步提问:原因是什么?
生答:四周推动的不规则性。
师问:微粒的不规则移动是否有这种可能?
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结论,充分想象和讨论这种可能。
有学生提问:我们怎么也看不见分子在运动和碰撞啊?
师答:分子太小,肉眼看不见,同时速度也很快。
结论:布朗运动由分子的不规则碰撞引起。反过来,布朗运动实验证明了分子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课后思考:1、浮力的本质是什么?
2、大的物体为何不做布朗运动?
与传统教学相比,本文对布朗运动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作了较大的修改,使学生体验了科学创新的多个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当然,这样的尝试,难免还有不完美之处,请各位同仁不吝指教。
参考文献:
[1]黄钊.玩具激光器在薄膜干涉和布朗运动实验中的巧用,物理实验,2005(1)
[2]王秀珍.实验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张开翅膀[J].中学物理教学.2009(12)
[3]陈英水.创新思维培养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2009(09)
宣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