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福建漆画

  摘要:漆画作为一门具有独立审美意识的画种还是近几十年的事,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不少工艺美术家,美术家、美术院校的教师开始在漆画这一领域探索、研究、创作,不断尝试如何运用这一优秀的传统漆艺髹饰工艺,来表现我们今天生活、情趣、意境等。他们在注重作品材料、工艺的同时,开始考虑作者自身的艺术个性,并在作品中反映自己的一些追求,重点体现作品精神性,从而使中国现代漆画的独立成为可能。在现代漆画发展的进程中,中国许多地方逐渐形成了漆画家群体。其中比较突出的地方包括福建、北京、四川、广东、江苏、天津等地。其中福建漆画在我国漆画艺术的发展占据了重要地位,是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建本土传统文化的代表。福建漆画对中国漆画的发展和漆画画种的确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福建漆画的发展做出探究,更进一步了解福建漆画的魅力,发扬本民族文化。

  关键词:福建漆画;创作;发展

  一

  福建是中国现代漆画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成长着一个数最多、水平也最高的漆画家群体。福建的漆画作者群体是我国漆画领域内最不容忽视的力量之一,这与福建所具有的深厚漆文化传统分不开。北宋时,我国漆器制作工艺中的“推光漆”的调制、髯涂技术,抛光技术等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创新发展,福州漆器在南宋时期已经相当成熟了,从南宋的黄升墓中出土了很多精美漆器,有黑色的三层奁、漆粉盒、黑色的木尺等等。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还对这些漆器进行了还原复制。明清时期福州雕漆类漆器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在福州雕漆类漆器中,以黄色剔犀漆器最为有名。而在清代乾隆年间福州漆艺人沈绍安发明的脱胎漆器更是将福州漆器的发展推向了高峰期,福建拥有优秀的漆艺传统,福建漆艺家对传统漆艺技法的娴熟掌握,为后来福建漆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上个世纪,受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日本漆艺的影响及越南磨漆画的启示,我国开始从传统漆艺向现代漆画探索,这无疑为推动我国现代漆画的发展起到较大的作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复苏,加快了城市建设。各类建筑对壁画都有一定量的需求,这即为中国漆画创作提出新的理念,也为漆画的发展提供了创作舞台。例如,1980年福建漆画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展出,这是我国美术史上漆画作为独立画种第一次出现在国家级美术馆中。这次展览极大的推动了中国漆画的发展,使很多人开始看到了漆画并了解到漆画这一画种的存在。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将漆画列为独立画种,并和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同列入艺术门类。漆画从依附于漆器的装饰画走向纯欣赏性的绘画领域,开始了现代漆画发展的新纪元。

  二

  八十年代,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化,同时现代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使传统的手工业无力竞争。传统实用型漆器逐步褪去,被一些塑料制品所取代。但值得庆幸的是作为纯艺术型的漆艺却蓬勃发展,在福建漆艺家努力下福建漆画从实用美术正式进入了观赏艺术领域,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特点,这是其它画种所不能替代的。在福建省美协、省文联、省轻工厅和福州市相关机构共同组织下,集中了福州地区的艺术院校师生、工艺美术行业人员及福州第一第二脱胎漆器厂的美术设计人员,形成以他们为主的创作群体。1974年,在当时的福建二轻工业局工艺组负责人郑礼阔先生的建议下,在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现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设立了漆画专业,这为之后的福建漆画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著名漆画家沈福文、黄维中是福建人,乔十光七下福州求漆,自称福州市第二故乡,中国的现代漆画形成今天的运动,福建起了开路先锋和推波助澜的作用。福建民间漆艺大师李芝卿先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于20世纪20年代赴日本学习漆艺,回国后苦心专研漆艺技法,为福建漆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除了像李芝卿这样的老一辈漆艺大师外,福建地区还拥有像王和祥、吴川、郑力为、唐明修、吴嘉诠、等一批中坚力量,他们带动了整个福建地区的漆画创作。乔十光先生曾多次前往福州学艺,他博彩众家之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铝箔粉罩漆研磨方法的探索。这种后来被众多漆画家广泛采用的技法增加了漆画艺术的表现力与自由度,极大地缩短了画家与漆材料的距离,可说是漆画的一次革命。在1964年的全国美展,福建的磨漆画参加了展览,其中王和举与白秋祥合作的《盐场》、王和举的《渔岛风光》、梁汝初、陈秋芳等合作的《海上放幻灯》、黄迪杞、翁开恩等合作的《以岛为家》深受好评。这批磨漆画的参展与成功使漆画的独立地位成为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是漆画走向独立的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北京、四川、江西、广州等地漆画创作开始初具规模,但全国漆画创作主体仍以福建漆画为主,1980、1982、1986、1987年先后举办四届福建漆画艺术展览,1983年与江西省合办漆画展。1984年的第六届全国美展中,福建漆画家郑力为的作品《拉网》、唐明修的《曝日头》获得了两枚银牌。王和举的《鼓浪屿》和廖国宁的《窗口》亦获得了铜牌。1989年的第七届全国美展中漆艺家陈立德的作品《皓月红烛》是中国漆画第一次在全国美展上获得金奖。1999年的第九届全国美展福建漆画又取得一金四银的优异成绩。苏国伟的作品《花季》获得第九届美展金奖。而此次获奖多以当时在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就读的学生们为主。与此同时的福建省画展也有大批漆画作品展出。频繁的展事共展出漆画新作上千幅。福建漆画创作者以自己的努力,为当代中国漆画的独立于发展谱写了重要的篇章。随着五年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和全国漆画展的不间断举办,漆画创作队伍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全国漆画的创作热潮不断的上涨。由于地域、环境、观念以及创作个体的差异,必然产生风格各异的漆画作品。当代中国漆画正年轻,有着一种年轻人般的好动、好学的不定性的鲜明特征----群体风格与个人风格在不断变化中逐渐形成。在漆艺、材料的选用上,在题材和体裁的选择上,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个人有着不同的侧重与偏好。这些漆画家在进行漆画创作时在对待漆的绘画语言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符合自己特色的风格形式。有的更注重于传统的表现方式,而有的则在传统中寻找符合当代审美精神需求的艺术风格。当代漆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可以是表面很传统的,可以是一看就很新颖很现代,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是非常“多元”的。但在整个的艺术风格上,当代中国漆画呈现一种繁杂的状态。这是一种挣脱旧有的胎体生成新的骨肉之躯的新艺术所不可避免的状态。在当代福建漆画艺术中,这些中青年艺术家们展现了许多风格各异的绘画表现形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绘画风格。

  三

  漆画的特点是决定了漆画家同时要具有漆艺和绘画两方面的素质,一手抓漆艺,一手抓绘画。这是漆画发展的初级阶段难以避免的问题,也许是漆画创作中永远也难以解廖的矛盾,既有“漆”取胜的漆画,也有以“画”取胜的漆画,在漆画多元发展的今天,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应该告诉我们追求更高目标。真正优秀的作品是娴熟的艺术表现性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只靠熟练的技巧是不能够打动观众心灵的。同时,当代漆画注重的理论观念是“画在漆先,艺在技前。”漆画首先应该是画,其次才是漆,也就是说首先表现的是一门艺术,其次才会是技术。乔十光先生也说过:“没有漆艺技术,做不成漆画,没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艺术修养,也做不好漆画。”因此,首先体现出的应该是一种思想的内涵,其次才是其工艺技巧。所以对于漆画创作者来说,应根据自己在宇宙人生中的位置,选择自己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的核心是“漆的语言,作者的思想”。有许多画家说得好:“漆的语言是诗的语言。”这诗应有古诗、今诗、长诗、短诗,有思考、有呐喊、有忧郁、有欢乐、有凝重,有轻快;有热烈奔放、有朦胧含蓄;有直咏清新、有隐喻深沉……不同的抒情法有不同艺术的魅力,这是个人风格之所在,这应是一种自由自在,自然而然的流露。每个漆画家,他只要用漆的语言道出自己的心声,表达出自己与人类的普遍感情相沟通的本体意识,在艺术追求的路上留下不断前进的脚印,不管是否走到自己目标的尽头,只要他的心灵与漆相通,能碰发出照耀自己也照耀别人心灵的哪怕一点点的火星,那么他的艺术生命就接近了永恒的彼岸。

  四、结束语

  漆画的发展现状远远未达到它所能到达的高峰。漆画创作队的人才培养,是当代漆画发展重要的前提条件,漆画创作队伍的数与质的问题是当代漆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漆画的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漆画未来的发展更多的是寄托在年轻人身上,一个多元百花齐放的漆画大发展局面必须有一批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与较高漆特性的漆画作品做铺垫,必须有一支支不断发展壮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作支撑。所幸的是福建就具备了这么一批批热爱漆画且在漆画创作上不断探索的年轻人,福建漆画家在深思后反复操练着传统的漆文化,以不同的理解和态度去寻找漆艺在当今时代的价值,在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民族传统漆文化的宣泄,在保持对传统漆艺技法修正和补充的同时,还肩负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

  参考文献:

  [1]翁纪军.《漆艺--千文万华》.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2]乔十光.《漆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3]王丽君.《福建漆画表现形式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

  曾燕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