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本文作者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展开探讨,阐述了其防护办法,以便和同行交流与切磋。

  【关键词】手足口病;患儿;护理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属隐形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常呈爆发性流行。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个别患儿病情进展较快,可出现持续高热、恶心、呕吐等现象,继而引起神志不清,全身迟缓性麻痹,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选择我院门诊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诊的手足口病患儿322例,其中轻症患儿241例,较重和重症患儿81例,年龄5个月~6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痊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病程一般为7~10天。

  护理

  健康教育

  由于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传染性强,容易造成家长的恐慌心理。且临床没有针对病因的药物治疗及疫苗预防,重在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电视讲座、宣传板、宣传画手册等方式,向广大群众普及手足口病的有关知识,尤其要在托幼所和中小学中进行重点宣传,告知家长和患儿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清洁食品,不饮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居住的室内要每日定时通风,定期消毒。注意孩子的营养和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发热、出现皮疹等疑似病例应及时就医。

  发热护理

  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大多数患儿体温约在37.8,精神状态良好,这时可通过让患儿多饮开水,用温水擦洗全身,实施物理降温。当患儿体温在39时,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再加上物理降温。并加强病房巡查,以观察降温效果,同时应注意让患儿多休息,减少体力的消耗,同时注意营养及液体的补充。

  消毒护理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空气及密切接触等多种方式传播。应做好患儿之间保护性隔离,设立预检分诊,根据临床表现让患儿分区等待就诊。患儿所在病房应保持空气流通、整洁、温度和湿度适中。

  病房内的地面、物品如床头柜、床头、椅子及患儿的各种用具要每天进行煮沸消毒。排泄物、呕吐物用等量消毒液静置两小时后倾倒。衣物护理人员每次接诊、护理患儿前后均应消毒。

  口腔和饮食护理

  患儿每天进食前后,应给予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并用口灵进行口腔护理缓解口臭。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等病状不愿进食,应配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及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鸡蛋糕、面汤等,并经常更换食物品种,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欲利于消化。避免冰冷、过热、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心理护理

  新入院的患儿及家属由于对本病因的缺乏和了解,对医院环境陌生,加之实行隔离措施,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常表现为哭闹不安,对治疗不配合的现象,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向患儿及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宣传工作,态度要亲切热情以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通过这样取得治疗上的合作,促使患儿的疾病早日康复。

  出院指导

  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患儿出院后仍需居家隔离一星期左右并注意饮食卫生,多吃蔬果,注意居室通风等。如患儿为好转出院,则需在出院后继续服用一个星期的抗病毒药,并在一星期后来院复查血常规。

  丛娟 尚德慧 黄顺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