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剩余劳动力论”对渝东南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启示
-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剩余劳动力论,渝东,南农村,空心化治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5-09 16:30
毛泽东同志“剩余劳动力论”的重要内容包括:对人力资本形成途径和方式作探讨;充分调动剩余劳动力中的妇女同志;对剩余劳动力去向的深层思考。渝东南农村空心化表现在:举家外出现象较为普遍;田地荒芜多与村庄建设用地浪费现象并存;农村污染严重;留守者安全系数降低。得到的启示为:加速土地流转,研究闲置土地的有序退出机制;规范建设用地,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权益;成立多种农村专业合作社,鼓励留守者参与到农村专业合作社中来,使留守妇女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增强农业就业的竞争力;治理农村污染,提高留守者安全感。
毛泽东同志“剩余劳动力论”的重要内容
对人力资本形成途径和方式的探讨。一是通过走合作化道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节省人力成本。1954年,毛主席同志曾欣喜地指出:“过去三个人做的工作,合作化以后,两个人做就行了,表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该论述明确指出走合作化道路节省了人力成本,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二是通过改善公共卫生、建立诊所和学校等方式促成人力资本形成。他认为,可以通过兴办公共事业,提高个人素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所需的人才。
充分调动剩余劳动力中的妇女同志。首先,社会将会为妇女同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毛泽东同志认为,随着形势发展,在未来高级合作社时期,在集体制形成之前,由于社员的年工作时间大幅度增长,将会有更多妇女同志有就业机会。其次,妇女同志能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合作化后,劳动力不足问题日益显露,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劳动显得很有必要。妇女就业观发生了重大转变,她们也可以和男人一样参加生产劳动了。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能够充分调动现存劳动剩余,而且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对剩余劳动力去向的深层思考。一是在农村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毛泽东同志认为,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主要还是在农村,就是要在农村为他们提供广大的就业空间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村是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阵地。二是向精细化分工发展。他提出,把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向能够施展其才华的领域进军。比如,可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向精细化分工方向发展。他预期,通过改进经营方法,扩大生产规模和门路,可以有效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
渝东南农村空心化现状及原因
举家外出现象较为普遍。渝东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重庆市贫困地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由于农业经济效益不高,不少人做出人生的重大选择--外出打工。他们中的出类拔萃者,甚至买房定居外地较富裕的地区,不再回老家了,在外地扎下了根。田地荒芜多与村庄建设用地浪费现象并存。一是偏僻地区田地荒芜,村落呈现一片衰败景象。在渝东南地区的偏僻地方,由于举家外出者过多,有的村庄没有人或者留守者很少,大量的田地无人种植,杂草丛生。水利设施长久不用,无人管理和维修,废弃的不在少数。二是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建设用地浪费。一些农户外出挣钱后,回老家投资建房成为一种时尚。他们改善居住条件时建新不拆旧,形成一户多处房产现象,导致村庄布局非常混乱。新建的房产无人居住、闲置的多,形成严重浪费。
农村污染严重。一是垃圾形成污染。农村中生活产生的垃圾胡乱堆积,长久无人清理,污染环境。二是化肥、农药等产生的污染。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应用使土地品质改变,加剧了农村土地污染,进而形成粮食污染,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留守者安全系数降低。一是不法分子带来安全隐患。二是日常生活行为潜藏安全隐患。特别是只有老人和小孩的留守家庭,一些偶然因素就可能造成意外伤害,引发不必要的悲剧。
毛泽东的“剩余劳动力论”对渝东南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启示
毛泽东的“剩余劳动力论”对渝东南农村空心化治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在广大的农村,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加速土地流转,研究闲置土地的有序退出机制。一是加速土地流转。首先,推广土地流转经验。搭建土地流转平台,使土地能规范流转。其二,研究闲置土地的有序退出机制。笔者认为,目前应该对闲置土地的退出机制加大研究力度,填补这个空白。对那些闲置土地又不愿退出的,应给予一定的处罚。比如,可以推行纳税制度,对闲置、荒芜的土地纳税,那些拥有土地的人就会尽量减少荒置率,或者主动出让土地。
规范建设用地,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权益。一是规范建设用地。首先,地方政府应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努力提高农村建设土地利用率。其次,对那些违规建房的,应该实行清理。该拆除的,要坚决拆除。其三,对那些建新不拆旧的,要做好思想工作,让其主动拆除旧有的房屋,使一户一宅理念深入人心。其四,建设农民新村。突出地方特色,注意保护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体现本地丰富的文化内涵,避免简单的复制滥造。二是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收益。可以从创新土地配置制度入手,使土地资源按功能分区,进行合理配置,有序推进土地的资产化,使其能产生长期效益。
成立多种农村专业合作社,鼓励留守者参与到农村专业合作社中来,使留守妇女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一是成立多种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吸引外地资金,或鼓励外出务工先致富者出资等方式,以多种形式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给予他们更为优惠的政策,使之投资农业,实现规模经营,让荒山变绿野。二是鼓励留守者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社。各地政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广告、传单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的意识,鼓励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加入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三是积极发挥留守妇女的中坚力量。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中劳动力明显不足,妇女在农村中的重要性凸显。
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增强农业就业的竞争力。一是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促使人力资本形成。首先,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社“领头羊”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其掌握合作社的经营理念、管理办法、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对本地文化较高且有志于农的青年强化培训。拓宽其视野,提高其从业能力。其三,对创业者加大培训力度。二是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增强农业就业的竞争力。首先,向规模化发展。通过培训提高实用技术水平,使种植业、养殖业实现从分散向规模化的快速转型。其次,对农产品实行深加工。渝东南地区出售初级农产品成品的多,价位过于低廉,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可以引导龙头企业或微型企业入驻,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这样既可以就地解决就业问题,又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其三,提高农产品收购的价格。对农产品,要实行最低保护价格,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其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渝东南地区在功能上被定位为生态保护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这样,才能有效吸纳外出务工者返乡建设家乡,空心村也会丰盈起来,再次充满生机。
治理农村污染,提高留守者安全感。一是治理农村污染。首先,继续推进改灶改厕工程,净化农村环境。其二,科学应用农药、除草剂等,规范管理,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二是提高留守者安全感。首先,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提高留守者的法律水平,让他们能正当维权。其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对重点人群和高危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地排查与掌控,对他们实施有效的管理,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打击态势,提升农村留守者的安全感。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
欧小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