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目前已进入中后开发期,油层水淹日趋严重,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因此,在老区、老井中寻找一些隐蔽性油藏、低阻油气层、薄油层和水淹程度低的潜力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长城钻探测井公司在进行测井工作中,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工作路线,对测井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计算模型,重新完善解释标准,筛选出一批潜力层。实施后获得高产油气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描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及基础数据。
已投产井的二次解释评价
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以后,油层水淹严重,开发难度不断加大,稳产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寻找新的发现和突破,对辽河油田的老油
田、老区块开展了老区已投产井的二次解释评价。二次评价主要内容。开发初期,测井一次解释时,投产井少,每口井的解释都是独立的,可应用的资料少,对一些储层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二次解释就是要以油藏为单位,充分整合已有的各方面资料,紧密结合钻井油气显示和试油结果,探究不同油田油层特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客观地修正解释标准,寻找潜力层。
主要研究工作路线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遵循地质规律,依靠对复杂储层测井资料认识的进步,完成目标油田油水系统的宏观研究;采用有效手段完成关键井层的油水关系的认识;在深入了解油藏与储层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逐井逐层的油水层复查,并得到阶段性的评价结果;用试油检验复查结果,结合地质、测井研究的新成果,获得对目标油田油水层和剩余油分布的新认识。
测井曲线标准化。不同测井系列、测量条件、测井环境,以及井筒内泥浆、地层水矿化度的差异等原因,存在系统误差、基线偏移、刻度不统一的现象,因此对工区内所有井的自然电位、电阻率、声波时差、自然伽马等测井曲线进行系统校正和标准统一。按照多井评价的方式进行曲线的标准化处理,消除不同年代、不同仪器、不同测井环境和不同测井队之间的非地质因素的测井误差。
完善储层解释标准。根据试油、投产资料和测井曲线数值确定储层性质,修正目标油田统一的储层划分、油水层解释标准及相应图版,完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泥质含量的参数计算模型。
计算储层参数。根据新的解释标准和参数计算模型,对各井的储层参数进行系统计算,包括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统一物性参数解释标准,为岩性建模和储层属性建模准备参数。
已投产井二次解释评价。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工区内所有已投产井,进行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和全井段油气层复查,寻找潜力层。同时对储层和非储层进行精细解释,满足地质建模的需要。二次评价关键技术。
二次解释评价工作过程应用了以下关键技术:选择标准层,进行区域性多井测井曲线的标准化,消除非地质因素的误差;利用化验分析和区域解释模型,建立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泥质含量的计算模型;根据试油、投产资料重新完善适合目标油田的解释标准;根据二次解释结果修正原先结论,确定挖潜目标和主要储层改造措施。
主要成果
完善解释标准。根据已有的试油成果、新的油水层解释标准和单井数字处理成果等,对已投产井进行了精细解释和油层复查。
原解释标准中解释参数只有孔隙度、电阻率和含水饱和度,这些参数的下限值不够准确。本次复查对原解释方法和解释标准进行了补充完善,分断块增加了泥质含量参数,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储层性质及含油性下限。
寻找评价潜力层。以油气显示和试油资料为依据,以试油井为中心,采取目的层横向追踪的方法寻找潜力层;而后再进行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
滚动式寻找油气潜力富集区域。利用录井、井壁取心资料对工区内所有的井进行油气显示的统计分析,分析时采用以着眼点为基础向外滚动的方法,确定油气潜力富集区域。也就是首先复查动用层数较多的井,检查试油结论与测井解释结论是否符合,特别是原先解释为油水层、差油层、水层、致密层的,试油结果是否好于解释结论。发现这种情况,就要重点关注其邻井未射开层的测井曲线是否存在类似特征,重新进行解释,藉此寻找尚未发现的潜力层。
横向追踪。分析已试油井的岩性、物性、水性及含油性与电性的关系,以此为中心横向追踪砂体的变化及对应的油气显示,寻找潜力层。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已投产井的二次解释是对测井、地质、试油、试采、生产动态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定性与定量解释相结合、常规解释与数字处理相结合,分层系按岩性进行含油性评价;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可能对测井曲线造成的影响,既要研究测井曲线数值的变化,更注重分析曲线形态特征变化的原因,将宏观的模糊性与微观的精确性相结合,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结论。
潜力层实例。确定潜力层主要是根据试油投产、产吸剖面、录井取心等资料,单井纵向对比、多井横向对比、油水层曲线形态的比较和数字处理结果等进行综合解释的。
如l27井的17号层投产初期日产油27.1t,含水12.5%;第16、18号层为ng组主力产油层,油层特征明显,邻井试油、投产和测井解释多为油层。因此建议补射第16、18号层。
挖潜效果。通过综合评价,首批提出了171口井的潜力层进行补孔、堵水的建议,其中已实施措施的井为49口,有效井36口。如井壁取心、录井均为油斑、荧光显示,因为深度浅,地层水矿化度低,电阻率相对较高,按当时的解释标准,将第30、31号层解释为油水同层。油藏投入开发后,其邻井相同电阻率水平的层试油时产纯油。复查时,经过精细评价提升解释为油层。第31号层补孔后,日产液21m3,日产油20.5t。
综上所述,测井对老区已投产井进行的二次解释评价是卓有成效的。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我们对储层性质和油层分布的认识是渐进的。实践表明,立足于已有的测井资料和测试、生产资料,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精细解释,重新认识储层的性质,这一工作思路是正确的,结果是可靠的。这套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在今后的剩余油评价等深层次研究中也将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
曹艳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