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话剧《钟声远去》中体验人物 塑造角色
-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话剧,钟声远去,塑造角色,人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5-12 09:56
话剧《钟声远去》是陕西人艺为2007年纪念中国话剧诞辰百年而策划运作的大型主旋律话剧,同时也是为纪念党的十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30周年创作的精品剧目。该剧的成功演出,使观众深深地记住了一群陕西咸阳的农民形象。笔者作为主演之一,结合在《钟声远去》中的角色创作,谈一些角色塑造的形象。
人物在剧本中是无实体的文学形象,只有通过演员粉墨登场的表演,即角色的行为、言谈和内心活动,才能成为活的舞台形象。演员要把和自己有一定距离的,有时甚至是很陌生的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就必须在创作活动中花一番功夫,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深入研究剧本,分析人物性格
一切艺术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演戏,就是演人;演人,就是演人的性格;演人的性格就是表现人的思想。生活中,人的形象、性格以及思想等,千差万别、多种多样,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是通过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典型,就更具有鲜明的差异性。剧作者在剧中安排的人物都各有其个性特征,如果没有典型性格的剧本,那也就没有生动的舞台形象。
话剧《钟声远去》反映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咸阳五陵原上农村改革进程中,中国农民经历的阵痛和那豪壮的抉择。如何才能找准所演角色的个性呢?这就要从研究剧本着手,认真分析《钟声远去》剧中人物性格。首先从人物语言中分析性格。语言是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剧中人物的艺术语言,反映着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是最能表达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的,是我们理解角色的一把钥匙。因此,演员要从角色的语言中去寻找人物性格。《钟声远去》反映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咸阳五陵原上农村改革进程中,中国农民经历的阵痛和那豪壮的抉择。剧本十分生动形象的塑造了五陵原上纯朴忠厚的农民形象,该剧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这是陕西人独有的。其次,从人物行动中掌握性格。角色都有性格,而性格又主要表现在人物的行动之中。所谓人物行动,指的是有目的的,由语言和动作去完成的活动过程。角色的行动就是指他在剧中想要做什么?他又做了些什么?从中去分析角色的性格。还要从剧本提示中琢磨性格。剧本中提示,是作者对人物情绪的安排和行动的设想。也有的剧本是导演、演员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即演出后的舞台记录。从剧本提示中可以分析和琢磨人物的某些性格。
握准人物基调,创造人物形象
演员只有通过分析剧本,就能能悟到角色性格,体会生活,体验人物,这是创造舞台形象的第一步。但要把这种性格体现出来,还得经过一番艰苦的角色创造。
在《钟声远去》的人物塑造中,如何说陕西话,演陕西事,展现了生动的“老陕”特色,地道的“老陕”特点?如何演好萧汉?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重要环节,即把握准人物基调、创造好典型动作、防止唯程式的表演。人物基调,是角色思想与性格的抽象,是人物音容笑貌的基本格调。为了使人物个性在舞台形象中贯穿到底,不至支离破碎地时隐时现、时有时无或者时是时非,必须把握准人物的表演基调。演员要力求塑造咸阳农民这个角色,使自己扮演的角色有特征,不是千人一面或大同小异的农民形象,就必须在把握住人物基调的基础上,重视创造能深刻体现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的动作。为了更好把握《钟声远去》剧本中萧汉这个角色,笔者仔细研读了原作《天堂》。小说《天堂》中为萧汉营构了一个十分特殊的环境。在作品中,萧汉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五陵原”上新一代的风云人物,与他性格中这样几个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他潜意识中植入了一种天然的“善性”。作家浓墨重彩地铺叙萧汉对帝陵文化的钟情,从而把主人公的情感置于传统文化的积淀之上。因此,当社会环境为这种文化基因提供了雨水和土壤时,它就迅速地复苏和葳蕤,成为他处理爱情和事业的精神动力。表演程式,是演员创造角色的基本手段。没有程式就没有表演,演员创造角色不能离开程式,表演程式是创造好角色的有利条件。但如果不从再现主题思想、体现人物性格出发,而是单纯从虚拟等手法和程式出发,那就会形成虚假和形式主义的表演,从而把有利条件变成不利因素。
积极体味生活,体验人物感情
艺术的功能是以情动人。“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演员不动情,观众不共鸣。演员要从感情上打动观众,使观众真正“清醒起来,感奋起来”,就必须揭示人物思想感情的内在依据,就必须对扮演的角色进行洞幽烛微的体验,使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其内心活动融为一体。因此,戏曲演员要使外在的体现达到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必须讲究感情体验。
艺术的真实必须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演员创造角色,必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积累和选取现实生活中符合角色性格的感情素材。在《钟声远去》创作排练期间,笔者作为主要演员和剧组主创人员三上五陵原,数次到访作家王海的家乡靳里村深入生活。请经历过那段刻骨铭心岁月的中老年人回顾当年的情景,感受和体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巨大变化。演员要学习社会,观察生活,观察人。笔者认为,演员的活动领域越广阔,生活底子越厚实,生活的经验就越丰富,对剧中人物、事件、情节理解得就越深刻、越精辟,表演才能感情激荡,把观众引入一种身临其境的境地,从而达到感人肺腑的目的。对于创造舞台艺术形象的演员来说,深入激流,体验生活,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本课程。
中国话剧表演,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影响较深,即以追求情感真实与生活真实为重要特点,讲究情感体验与情感体现,讲究内部(心理)动作与外部(形体)动作的有机统一,讲究从自我出发生活于角色与舞台生活双重性。基于此,角色的思想感情,演员要有体验与感受,才能表达得真切。但是,这种体验与感受,仍然属于艺术创造,而不是演员的自我流露和暴露。感受和体验感情固然重要,但控制感情使其符合角色感情的分寸同样也不可少。演员在体验中,对感情的调动和控制要处理好,才能使感情表达得既真切生动,又恰如其分。潜台词和内心独白都是通过演员的形体表现传达给观众的,演员在设计潜台词和内心独白时,演员要注意把潜台词和内心独白所规定的实在内容相对地稳定下来,不要随意变动。同时还要注意它们的幅度,要与表演的时间和节奏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激起符号人物的真情实感,才不至于脱离人物的性格特征。
总之,认真总结话剧《钟声远去》表演的成功经验,对于话剧表演今后的创新乃至中国话剧的创新,可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作者单位: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高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