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都与北方丝绸之路

  中国是举世公认的丝织业故乡,以成都为中心的古蜀,则是传说中蚕桑丝绸业的发明者嫘祖的故里,东亚大陆上古最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

  先秦文献称,黄帝元妃嫘祖是蜀地西陵氏的女儿。西陵,位于川西岷江上游茂县叠溪(1933年大地震形成的著名堰塞湖所在地),自古或称西陵县,或称蚕陵,也就是古人盛传的古代蜀王“蚕丛氏之国”。蚕丛氏“教民养蚕”,蚕桑丝织业在蜀地就开始进一步发展起来。四川广汉三星堆器物坑出土的著名商代青铜大型立人像,里外三重的华美服饰,就是用蜀锦、蜀绣精心制成。成都市区交通巷出土一件西周早期的蚕桑文饰青铜戈,其文饰图案由蠕动的家蚕、桑树,以及象征性的蚕沙或桑叶符号组成,更生动地再现了当时蚕桑业兴盛的情景。《史记》中汉武帝的使者张骞出使大夏(今阿富汗境内)时,惊见蜀中所产的“邛竹杖、蜀布”,“蜀布”是一种精纺的织品,有学者考证认为就是丝绸。比《史记》成书更早的古希腊文献中已出现了Seres一词,意为丝国,汉译“赛里丝”,据考证就是指古代蜀国,而当时的古希腊、罗马显贵,都以穿戴来自Seres的丝绸为时尚炫耀。在古代西域,无论是今中国境内的新疆,还是境外的阿富汗等中亚地区,考古发现的古蜀丝绸更为上述文献的记载提供了无可辩驳的物证。这些丝绸,都是通过南、北丝绸之路辗转运去的,尤以通过蜀道联通的北丝路运出者为大宗。

  一般说来,古代从成都出川的蜀道,人们熟悉的主要路径有二:北越巴山秦岭的栈道,与东出三峡的长江水道。但是从远古以来还有一条重要通道,则是从成都出发,溯岷江河谷西北向抵达岷山以出甘青的路线,习称“河南道”。这条路既可北至甘肃东部,沿渭河流域到达中原,又可西北向连接西域,远达中亚、西亚和欧洲,实际上是北方“丝绸之路”的又一重要路线,但又是从成都出发的地地道道的蜀道。在秦巴栈道建成以前,这是从蜀地北上中原、西北至西域的主要通道,开辟甚早。秦巴栈道建成后,此道北通中原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通西域的路线仍长期沿用,发挥着重要的国际国内交通作用。由于从长安出发的北方丝路异常曲折艰险,畅通的时候并不多,就使从成都出发的北方丝绸之路“河南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有的历史时期,它甚至是沟通西域的主要干道。1936年,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以北发掘古代亚历山大城(约建于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时,发现了许多中国丝绸,考虑到战国后期到西汉前期,强大的匈奴骑兵和剽悍的月氏曾多次阻绝沿河西走廊西行的北方丝路,因此这些丝绸(至少其中相当部分)应是从“河南道”或南方丝路辗转运去的。又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悉为五胡占据,从成都出发的“河南道”就真的成了南朝政权通西域的几乎唯一路线。无独有偶,上世纪考古学家曾在新疆吐鲁番出土了大批丝绸,经研究均为蜀锦,年代在南北朝至隋唐,显然,这些蜀锦也主要应是经“河南道”运去的。

  由此可见,古代成都于南北丝路,曾长期兼具始发地和枢纽的战略地位。这是因为当时古代成都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它在全国举足重轻的经济、文化以至政治地位。这也使它得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积极影响了长江上游和大西南地区,使之逐渐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随着以成都为枢纽之一的古代中外交通线路的开辟,以丝绸为杰出代表的古蜀和中华文化的沿线传播、交流,丰富了东亚大陆以及南亚、中亚、西亚和欧洲地中海文明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成都为中心的古蜀文化,对于中国和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邦本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