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背景下蒙古族那达慕的产业化开发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蒙古族,那达慕,文化旅游
  • 发布时间:2015-09-02 12:36

  摘要:蒙古族以勤劳勇敢著称,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生活方式主要以游牧为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极具草原特色的文化,那达慕就是蒙古族文化中最能全面体现蒙古族价值观的典型代表。从那达慕这一文化符号入手,探讨文化旅游的大背景下那达慕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重要性和途径。

  关键词:蒙古族;那达慕;文化旅游;变迁;产业化

  蒙古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推动民族历史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创造出了极具草原特色的文化,其中那达慕就是蒙古族文化中最能全面体现蒙古族价值观的典型代表。那达慕大会是由活动历史悠久的蒙古人民创造并延续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在竞技体育中,交流和庆祝各种公共娱乐活动。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发展,那达慕的内容和规模都有了变化,成为蒙古族民族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

  那达慕涉及蒙古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为了增强对那达慕这一文化符号的保护与开发。那达慕在2006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起,内蒙古把每年9月6日定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以省级政府名义设立的文化遗产日,这将那达慕这一民俗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那达慕文化产业化开发情况的研究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梳理那达慕这一文化符号的基础上,探讨其在文化旅游的大背景下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那达慕开发的重要性

  (一)那达慕产生的原因

  那达慕作为蒙古族价值观的主要体现方式和重要载体,其文化在丰富蒙古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加强了蒙古族与其他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了维系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纽带。产生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所需

  “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源于生存的需要,生存造就了民族生产、生活技能的产生,而这些为生存而产生的各种技能经过长期历史的衍变,最终形成了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那达慕中的摔跤、射箭、赛马是狩猎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是逐渐演变的过程,为蒙古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蒙古族那达慕的主要内容。

  2、军事目的

  蒙古族那达慕三项竞技的形成与军事训练和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蒙古族就以能骑善射闻名于世,成吉思汗的13个“古列延”(军事组织)里,精于骑射的达3万人之多。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大力提倡加强军事训练,摔跤、赛马、射箭就成为了军事训练中的主要项目,这不仅使士兵强身健体,也为士兵枯燥的战争生活增加了一些趣味。

  3、文化交流

  在早期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非常少,在打了胜仗和庄稼丰收的时候就会聚在一起庆祝,这是各族人民之间沟通感情的绝佳方式,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骑马、摔跤、射箭就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传承下来的独特庆祝方式。

  4、精神需要

  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来看,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必不可少的。对蒙古族早期居住环境闭塞,地理位置偏远,人们需要通过摔跤、射箭、赛马和其他体育项目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那达慕同时也是爱情表达的有效介质,至今草原上的婚礼中还有部分牧民采用这种方式。

  (二)那达慕文化的变迁

  纵观那达慕的历史,其变迁主要体现在名称与时间、内容与形式、规模与范围、程序安排和规则设计等方面。

  1、名称和时间

  在蒙古族中牧民不用“那达慕”这个词,他们对那达慕的习惯用语是“耐亦日”或者“耐亦日·那达慕”。在清代15、16世纪,出现了“那达慕”这个词语。一般一年一度,多在7、8月份水草丰美、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或者集中在每年的春、夏、秋三个季节,每次1-3天,或5-7天不等。

  2、内容和形式

  那达慕形成于元朝时期,在这个时期那达慕的文化形式逐渐固定下来,其节日的文化空间出现了二元甚至多元。骑马、摔跤、射箭在这个时期已经成为了一个表达的整体,成为了那达慕草原文化的最直接载体,内涵辐射面从娱乐逐渐扩展到饮食、歌舞、服装、祭祀文化等方面。这就为今后那达慕的传承蕴含了丰厚的文化因子。到明清至民国时期,蒙古族的民俗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由最初一般每年只进行一项比赛,逐渐增加到摔跤、骑马、射箭三项,又被称为“男儿三艺”,在后来更是增加了蒙古象棋、投掷“布鲁”,还有其他传统体育项目,如绳索套马或挥杆套马、马球比赛、马术、赛骆驼等。建国后,除以上内容外,还有武术、柔道、马竞走、步枪射击、赛汽车、赛摩托等。有的地方还增加了许多现代体育竞赛项目。

  3、规模和范围

  那达慕的规模大小不一,在牧区甚至个人也可以组织。由原来的参赛选手和当地居民参与逐渐增加到了上万人,周边地区民众也会前来参与盛会,不同地区的蒙古族也会举办规模大小不一的那达慕大会,现代的那达慕大会已然成为了蒙古族的民间盛会,在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过程中,那达慕以及成为了一个跨越地区、跨越民族的节日盛会。

  4、程序安排和规则设计

  在传统的那达慕节开幕式上会请德高望重的长辈,唱赞美诗,祈愿草地畜牧业的繁荣和国家昌盛。颂词之后参赛的代表队出场,并举行开幕式。比赛结束时,举行颁奖仪式,那达慕期间,有歌舞表演、商品交易活动等,晚上有篝火晚会。最后举行隆重的闭幕式。

  那达慕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其名称与时间、内容与形式、规模与范围、程序安排与规则设计等都随时进行符合时代需要的局部调整,不断充实完善,从休闲娱乐的角度满足着草原文化圈中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要,其休闲娱乐的本质属性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样的变迁是与时俱进的,符合社会发展的历史动向,随着那达慕文化内涵的不断深化,这一传承民族精神的文化承载体也更加具有了开发利用的价值,对那达慕文化旅游性开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二、那达慕的产业化开发现状及途径

  “就一般情况而言,节日风俗多由民间约定俗成。但在特殊的情况下,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对节俗的发展演变,可以起直接的促进、推动作用”。2000年有3000多名中外游客参与那达慕,160多位国内外企业界人士参加经贸洽谈,达成经济合作项目24项,引进外资5.85亿元。2001年那达慕艺术节举办17项大型活动,推出65个项目,达成项目43项,项目投资22亿元人民币。2002年,达成经济技术合作协议55项,项目总投资30.32亿元人民币。2004年那达慕艺术节期间,共签约24个项目,项目投资44亿元人民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对那达慕的原有表现形式进行了瓦解,主要表现在:祭祀仪式完全消失,“男儿三技”比赛已经淡化,主持者为旅游部门或者文化部门,牧人的参与完全是展示和表演。这种商业性的过度开发长此以往对那达慕这一民俗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商业性开发的过程中应深入了解其内涵,将民族文化中最为核心、最为精髓的部分得以保留和展示。在对文化事项进行商品性转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对民族文化精髓的保留和传承,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展现民族情感,在开发的途径上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那达慕文化开发的同时协调好民族地区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在开发的过程中使民族文化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那达慕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应该相得益彰,同时进行,主动倾听当地居民的诉求,充分尊重当地的民族文化,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使其主动的参与到对其所处生境的开发中来,实现资源转化的效应最大化。

  其次,充分意识到那达慕的传承是一个现代化的进程。作为蒙古族文化的根基,那达慕文化是其文化传承的根本载体,在对其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实际情况的结合,推动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给予一定的支持,对其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的过程加以干预,支持其建立传承发展的相关部门和培训机构,让民族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现在自我更新,将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其民族文化的优势,加强弘扬力度。

  第三,充分利用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民族文化含量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资源化的文化产业,可以使民族地区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民族地区获得可持续发展,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保护了民族文化的同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第四,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促销手段。制作散发旅游宣传片,调动旅游者积极性,提高宣传材料质量,完善宣传材料信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电子网络被称为第四代媒体,自从出现以来就以迅猛之势铺开,利用网络为商业服务的电子商务正日趋完善,旅游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自治区应大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促销手段现代化,设立专门的旅游那达慕大会网站,将有关那达慕大会的相关旅游信息公布,以降低促销成本,增强促销效果。

  第五,完善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心交通建设,降低游客到达旅游地的交通成本,缩小各个景区间的距离,带动旅游产业带的形成;加强中心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住宿、餐饮服务的设施建设,有规模、有步骤的进一步提高住宿、餐饮、接待能力,力求在提高档次的同时,努力体现民族特色;完善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和专业人员的投入,使其成功地为那达慕大会旅游业的发展而服务;完善信息咨询服务,在主要景点加设解说图解和指示牌,提高导游人员的解说素质,加强草原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的宣传,在各主要景区景点开设咨询处或旅游者服务中心,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在建设景点的同时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第六,大力引进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那达慕大会迫切需要各种人才,尤其是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草原生态导游是十分必要的,草原生态旅游是知识密集性产品,也是高素质旅游者的高层次消费产品,能否达到令旅游者满意的标志,一半取决于导游的服务。现代社会的服务性行业,尤其是旅游业,对从业者的专业素质水准要求很高,所以,只有培养出优秀的旅游人才,才能提高那达慕大会旅游业的持续性发展。

  三、产业化开发对那达慕文化传承发展的必要性

  那达慕的变迁是随着蒙古族的文化、生活环境、生存状态等方面而不断发展的,那达慕从最初的军事功能进而转化成为蒙古族人精神场域,后而发展成为蒙古族的运动项目,直到今天那达慕已经成为一个跨民族、跨地区的一个庆典活动。那达慕在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迁和重构,使得那达慕在形式、内容上更加丰富,范围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进行产业化的开发与利用,在某种意义上是对那达慕的发展和延续,要注重对那达慕这一民俗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开发利用也是那达慕变迁的动力之一。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才是民族旅游节良性循环的保证。

  四、结语

  那达慕节日与仪式的变迁是本质特征而不是反常现象,那达慕既属于传统的,也是属于现代的,那达慕节变迁经过了不断地建构过程民族传统节庆活动。那达慕现在是集中展示少数民族的服饰、歌舞、音乐体育、宗教信仰、民间工艺及民俗文化的、制度化了的民族民间艺术节,成为了推动地区民族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力。在文化旅游背景之下,民族文化产业化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民族文化,同时增加少数民族的经济收入,改善了部分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但产业化的开发极易导致民族文化的非正确变迁,从而进一步破坏了少数民族的精神寄托。如何处理好那达慕这一民俗的产业化开发与保护传承之间的关系,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面对个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2]赵静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3]那·恩和、确吉.蒙古族那达慕[M].海拉尔市:内蒙古出版社,2007.11.

  [4]李凤新.那达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3):328-330.

  [5]邹积艺陈谨.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旅游科学,2005,19(6).

  高睿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