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活饮用水质现状分析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饮用水,水质,健康
  • 发布时间:2015-09-02 15:15

  摘要:目前,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存在诸多问题,如水源地污染严重、城市供水二次污染频发等。本文在对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饮用水水源地健康风险评价进行概述。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水质;健康风险评

  1、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水质更是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众多水源地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了水质下降甚至不再适合饮用。而在城市供水过程中,二次污染的事故也频发发生。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生活饮用水水质现状的基础上对饮用水水源地健康风险评价进行概述,以供广大饮用水水质工作者参考。

  2、生活饮用水水质分析

  2.1 饮用水水源水质污染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工业,使得我国的大部分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国家环境公报统计,在2014年,我国七大流域--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以及浙闽片河流、西南西北等400多个河流监控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比例相较去年同比上升了1.0个百分点,占比为2.8%;Ⅱ类水质断面相较去年同比下降了0.8个百分点,占比为36.9%;Ⅲ类水质断面占比与去年同比下降了0.7个百分点,占比为31.5%,;而Ⅳ类水质断面占比比去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占比为15.0%;其余两类-Ⅴ类和劣Ⅴ类占比均维持不变,占比分别为4.8%和9.0%[1]。在这些河流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据不完全统计,常见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多达7万余种,而且呈现增加的趋势。相比于河流受污染的情况,我国湖泊和水库的水质也不容乐观,在全国重点监控的62个湖泊(水库)中,水质为Ⅲ类和Ⅳ类的湖泊(水库)最多,达到了35个,水质为Ⅰ类的湖泊(水库)仅有7个,而水质为劣Ⅴ类的就有5个。以上统计数据不仅能说明目前水质污染的严重性,更说明了饮用水保护的紧迫性。另外,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突发的水质污染事故业频繁发生,导致了某一时期一种多种污染物严重污染水源,近期的如2005年松花江水域受到硝基苯污染;2006年广东省北江受到镉污染,这些突发事故的发生往往造成自来水厂应对而导致大面积的停水,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也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

  2.2 饮用水二次污染频繁发生

  除了饮用水水源污染之外,饮用水二次污染也是影响饮用水水质的一个重要原因。造成饮用水二次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1)饮用水贮蓄过程污染;2)管网输送过程污染。饮用水贮蓄通常出现在有特殊要求或功能的单位或者高层建筑中,如学校、医院、机场或者火车等交通工具。饮用水通常贮蓄在水箱中,然后再供给用户。在贮蓄的过程中,饮用水需要通过水泵、输水管道、水箱等设施,这些设施在设计、施工、日常管理过程中都会存在问题而导致饮用水在贮蓄过程受到污染。在日常管理中,水箱的日常消毒清洗,通气管的日常检修都是保证饮用水水质的重要工作。我国的饮水管网系统通常采用都是铸铁管或钢筋混泥土管,铸铁管在长期使用之后会出现锈蚀,特别是一些含铅铸铁管在输水过程中会导致铅的溶解,而使得饮用水中铅含量的超标,而钢筋混泥土管则有可能渗出有害物质[2]。

  3、饮用水水源地健康风险评价

  饮用水水源地健康风险评价是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所谓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是以风险度作为评价指标,把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联系起来,定量描述污染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的风险[3]。其以污染物,环境质量和人群健康为分析对象,通过建立风险模型等方法,定量描述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最终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性。早在98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便对环境健康风险评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风险评价的四步法,即风险识别、剂量-效应关系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这一方法一经问世,便成为了环境风险的指导性方法,此种方法已被许多国家和组织广泛采用[4]。此后,美国国家环保局在此基础上又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准则技术文件,如《致癌风险评价指南》、《发育毒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指南》、《化学混合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指南》、《男女生殖性能风险评价指南》等。由此,环境健康风险评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饮用水水源地健康风险评价则是近些年来对水质环境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

  目前,在国家社会上关于健康风险评价模式主要有2种,第一种即为NAS于1983年提出的风险评价四步法,第二种为USEPA于1989年提出的风险评价模式,其主要的步骤为数据收集、数据评价、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表征[5]。这两种模型各有优势,NAS具有普适性,而USEPA模式更为具体,操作性更强。国内已有许多学者采用NAS或USEPA模式对不同地区的饮用水水源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如倪彬,王洪波运用USEPA模式对某湖泊水源地进行了水质健康风险评价,得出了该湖泊的风险因子为As和Cr(VI),通过治理和控制这两种风险因子能够显著降低该湖泊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6]。何向明,吴明福等人对佛山市北江流域进行了水质健康风险评价,得出北江流域中Cd和As的健康风险值较高,且近年来,氨的健康风险值已经超过Hg成为了主要的风险源,在此结论上,作者针对北江流域的水质健康风险特点和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7]。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崔裕敏,楚蓓,黄辉等.二次供水及市政直供水细菌学调查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21(2):109.

  [3]胡二邦.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J].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4]陈华.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方法探讨[J].能源与环境,2009(34):113-114.

  [5]倪彬,王洪波,李旭东,梁剑.湖泊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74-79.

  [6]何向明,吴明福,张民驹,魏艳,孙洪伟.饮用水水源水质健康风险评价与对策[J].供水技术,2008(2):1-4.

  黄云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