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因地制宜”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因地制宜,城市建设
  • 发布时间:2015-09-02 08:49

  摘要:在现今城市规划盛行,注重城市建设的时代,怎样合理有效的进行城市建设从本质上来说关乎城市发展的前景。研究从城市地理条件、建筑风格与文脉传承、经济和交通等方面现状及规划的情况,利用现场踏勘和文献收集等方法,对现状城市建设进行调查,研究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以期更好的认识城市建设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发展

  在城市建设中,我们经常听到“因地制宜”这几个字,因:随顺;制:制定;规定;宜:适当;合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语出《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廓;立仓库;因地制宜。”城市建设是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那么它们之间又是怎么样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呢?

  1 地理条件

  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对于城市的性质和职能的确定,往往需要依托它的现状基础资料如地形、地貌,结合城市的经济等条件进行确定。而这其中的“因地制宜”是主要的一部分是其本身的地理条件,包括本身的地理位置还有与临近地区的关系。比如说,根据其地理条件,地块的形状及大小,再结合城市的地块边界和与邻近地区的联系,城市布局的形态可以分为集中式布局和分散式布局,而集中式布局适宜于小城市,分为网格状和环形放射状,可以精密联系城市的各个功能分区;分散式布局适宜于大城市,分为组团状、带状、星状、环状和卫星状等,其联系范围广。如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窗口,在经济等综合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则是它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发展建设中,上海很好的体现了适时的根据城市地理条件等因素进行城市定位,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

  2 建筑风格与文脉传承

  当今社会旅游景点千篇一律的仿古模式等对于城市建设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粉墙黛瓦的建筑形式已经随处可见,这种模仿式不兼具城市本身特点的,阻碍了城市特色的发展,不利于城市建设。因此,一种建筑形态在某一个地方很有特色,但是并不代表它适合所有的地方,换一句话说,建筑风格的形成,往往是由它的历史文脉来决定的,只有融合在周围的环境,才能算是很好的建设。在房地产盛行的今天,很多的建筑风格都是采用欧式的建筑,包括居住区内的绿化的造景手法均是采用欧式,虽然初期会比较新颖,一旦大范围的挪用就失去了本身的意味。为了继承和传扬好的建筑风格,可以采纳好的建筑形式,结合城市本身的特色元素会更加有利于建设属于城市自身的建筑风格。比如说万科的建筑设计的造型上采用了很活泼的几何元素,这就更好的形成自身特色,但是又不至于突兀。

  3 城市经济发展

  经济是否发达决定和体现着城市建设的好坏,作为城市规划设计者,不管是在体会、改建、规划城市时,经济发展条件都作为考虑因素之一。因为经济在建设过程之中起到一定作用,比如说它可以制约建造材料的选择、树种的配植、公共配套设施的控制等,根据城市具体的经济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才能更好的做好城市建设,有利于城市发展。江西省萍乡市主要以煤矿采集为主要的产业,也形成了一系列的副产业链,带动了萍乡市的经济发展,GDP增长也较快,在这期间城市建设发展快,但是由于煤矿资源有限,在2010年左右,煤矿在萍乡市就呈现下滑趋势,经济发展慢,而在这期间城市建设一直保持在之前的水平,为了谋求发展,萍乡市正在努力打造旅游影城。

  4 城市交通

  交通是联系城市内部和外部的主要方式,贯穿城市的血液流通。交通主要是以道路的方式展现,道路的等级划分、后退红线距离、过境交通与城市的关系等都是城市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道路的交叉所形成的交通岛、街旁绿地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因地制宜所带来到产物。比如说上海的五角场,位于中环路、淞沪路、黄兴路的交叉路口处,在其旁边有万达综合体、联信大厦等综合商业大厦,其周围的地区也是伴随上海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它的出现是由于五条城市主干道的相汇而形成的,上方是采用高架桥的形式保持车辆畅通,下方的五角场下沉式广场则是地下轨道交通、商业大厦的出入口交汇点,这站在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是结合周围环境、交通需求而出现的。从多个角度来评价时,五角场的设计是服务于这一片区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联系的,作为五条道路的交汇点,它必不可少。作为地下轨道交通和各个出入口的联系,为了避免多个出入口的繁复给地面交通和施工带来不便,下沉式广场也就应运而生。五角场最终的出现在上海市来说是一个地标性的建筑,它不仅仅是满足交通的联系,而且很好的展示了作为一个交通节点可以更好的满足其中的是城市规划要求。

  5 结语

  城市建设和“因地制宜”的关系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讲清楚的事情,它们之间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城市建设的考量需要结合自身的现状和历史条件等因地制宜的创造出其适合城市发展的模式,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城市特色。对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而言,不管是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还是详细规划,落实到每一处细节时,都需要综合考虑所有的因素,合理考虑现状条件还有未来发展前景,选择最适宜城市建设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因地制宜。再从城市建设之后的发展来看,只有真正的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才会有利于城市发展,反过来作用于城市经济、政治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董光器.城市总体规划(第三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婧,方创琳,王振波.我国当前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的实践探索及问题剖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1(09)

  [4]崔明宽,崔磊.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建筑的重要性[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5]杨晗.论“因地制宜”原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以“玉溪烟草产业发展”为例.经营管理者.2011(21)

  [6]孟兆祯.师法自然天人合一--论中国特色的城市景观[J].建设科技.2003(01)

  [7]胡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经验和途径[J].中国软科学.2007(04)

  黎玉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