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优化策略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思想政治,心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02 13:31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活跃的先进群体,自我意识日益醒悟,主体意识、个人权利、和自主精神更为强烈,期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认可,大学生在接受主体文化影响的同时,也日益体现出创造性、批判性和独立性。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直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现实,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规律,优化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心理
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中文化素养较高的一部分,他们学习和生活在高等学校,是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对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代大学生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着社会进步,而且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比过去要广泛的多。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成果具有十分广泛的社会意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示范和激励作用的重要部分。因此,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继承,关系到我们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能否代代相传的关键。当今世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政治多样化趋势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这些问题都迫使我们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以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上台阶出成效。
一、相关概念梳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笔者认为张耀灿的观点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历史不同阶段和不同阶级共有的社会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作用对象,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根据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于当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工作的侧重点不同,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由于各个地区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表现,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要作出及时的调整。
(二)接受心理机制原理
“机制”,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语出清朝文人丘逢甲的《汕头海关歌寄伯瑶》:“西人嗜糖嗜其白,贱买赤砂改机制”。在社会学中的内涵可以表述为在正视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的前提下,协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运行方式。“接受”一词,就心理学而言,是指接受主体主动寻找外来信息,接受外来信息,并按一定的心理结构进行内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组成接受主体的内部心理结构的不同要素与接受过程中其它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过程中,由于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一些因素,信息不可能完全被接受,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甚至失真,接受主体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因素都会增大接受难度。
二、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
(一)针对性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是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积极开展教育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受教育者基于自身的思想基础和内在需要,能动地接受教育的过程。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将进一步多元化,高校大学生成分也将日趋复杂,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相联系,注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事而动、因时而变,改变长期以来高校形成的“一刀切”、“一锅煮”现象,解决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的问题。在教育的方法上,教育者不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内容的选择上不能做到兼顾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分类指导、分层施教上实行进一步的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追求学生的不同要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二)教育方法不当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外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接纳新事物,接受教育的渠道更加多样,过去惯用的命令式、满堂灌式的教育方法已经不符合当今大学生的学习要求,大学生有时会对教育内容产生怀疑,过度强迫他们学习甚至会造成逆反心理。
(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期,各种观念和思潮不断涌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大学生来自社会,结构和成份比较复杂,少数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较为严重。同时,一些大学生与社会接触频繁,受社会风气影响严重,导致学生还未参加教育,就产生厌烦心理和“抗药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敬而远之”,产生不了兴趣,缺乏热情,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有的表面上参加了思想政治教育,但并没有将学习知识用于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并没有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三、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接受心理机制的策略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接受以需要为前提,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任何个体或群体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困惑,这些思想矛盾是他们最需要得到说明和解释的。就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找到了理论同他们生活实际产生的矛盾点,就等于找到了教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从而也就解决了思想教育的动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聚焦于生活实践,准确掌握不同对象或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的不同需要,选择能引起教育对象关注和思考的热点问题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才容易被内化为教育对象自己的思想。此外,还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需要的引导和激发作用,实现需要的自然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二)改进教育的方法、手段,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多媒体课件教学和网络教学,重视基层配备媒介的作用;同时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组织心得体会交流,广泛开展群众性自我教育,充分调动广大师生互教互学的局面。事实证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的新形势下,只有放手发动群众、真正依靠学生搞教育,才会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才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在新形势下,由各种利益矛盾引起的思想问题也比以往更加突出,仅靠课堂教育来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已经远远不够。因此,要善于从利益动因上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并自觉为之奋斗,实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高校大学生需要的是既能解决思想问题、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适应当代大学生需求的这种变化,切实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利益需求,注重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官兵的精神境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重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
人们在接受外部影响时,总是要以自己的人脑为基础,依据自己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以及原有的立场和观点来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进而取舍成为自己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是一种对接受主体的外界影响,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要想使接受主体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就要根据不同受教育者的不同认知程度,选择符合主体认知程度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在知识接受上实现无缝链接。
教育者应根据大学生在接受能力上的种种差异,正确认识和分析他们具有的能力和特点,准确把握其能力的优势和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的学生善于观察,能用接受到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的学生理解力强,对接受的内容能举一反三;还有的学生记忆力惊人,对接受的思想内容过目不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能力水平,在信息传递方式上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方法,如宣传法,即借助于各种宣传媒介如网络、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传;参与法,即组织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印证教育信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规范法,即利用各种规范来进行约束力使教育对象了解信息内容。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有层次和可操作性。很多大学生存在性格缺陷,针对学生的不良性格,教育者一方面要有耐心,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调整、改进自己的行为适应生活环境,鼓励学生克服不利环境因素对其性格形成和发展的消极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良好性格,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打下良好的性格基础。总之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艳萍,宋翠萍.思想政治教育与接受心理机制[J].甘肃农业,2007,(10):58-59.
[2]王丽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略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1):6-8.
[3]龚海泉主编.《走进新世纪的高校道德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杨宇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