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的内化和外化

  摘要:文学翻译不仅仅指机械化的文学翻译活动,其本身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且离不开译者审美意识的发挥,属于一种审美艺术再创造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将自己的审美理念、审美习惯、学识素养、生活经验以及个性气质融入到翻译中,从而内化原文,此后将内化后的原文进行外化,形成了译文。本文将文学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审美活动来考察,重点分析了文学翻译中内化和外化的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文学翻译;内化;外化;审美

  引言:与其他一般作品翻译不同,文学翻译不只是对语言进行翻译,还是通过内化和外化作用,对文学进行一系列审美再创造的审美活动。译者在翻译工作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结合自身的审美理念、习惯以及学识素养等内在要素,对原文进行阅读和诠释,这些要素通过内化作用融入原文,然后通过具体的译文外化表现出来。在研究文学翻译时,重点把握文学翻译的内化和外化过程,有助于深刻地认识译者在翻译中承担的责任,理解文学翻译活动的内涵,把握文学翻译的本质。

  一、文学翻译的艺术性

  文学翻译的艺术性由翻译的客体所决定。文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内容具有未定性,风格不受拘束,饱含了差异化的思想、精神、情感和态度。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译者是阅读主体,在阅读审美活动中持有主观意识。

  文学翻译过程具有艺术性。译者对原文进行阅读和诠释,也是一个与原文作者的灵魂、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但是这种“共鸣”并不意味着译者和原文作者对文章涉及到的价值、情感、体验等要素持有的感觉是完全相同的。由于二者的知觉感受、文化素养、情感诉求、人格力量存在着差异,译者不可能完全获得和原文作者一样的感知和体验,因此在具体的翻译工作中,译者的审美再创造能力会受到自身内在要素的激发,通过对原文的内化和外化,构成了充满艺术性的翻译过程。

  二、文学翻译的审美过程

  文学翻译过程中涉及到三个关键要素,即原文、译者以及译文。原文是翻译活动的信息载体和出发点,译者在接收原文信息后进行一系列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完成了对原文的信息阅读、理解和诠释。此后,译者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翻译技巧、手法,更换原文信息的语言载体,进行信息输出,并在信息输出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以保证自己传达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贴近原文。

  通过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译者在文学翻译活动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呈现出主观色彩浓厚的审美倾向,将自身的审美感受、个性气质、经验体会转化成特定的翻译方式,从而对原文进行不同程度的审美改造,使原文被赋予了带有译者风格的个性和思想。

  三、文学翻译中内化和外化过程

  无论内化还是外化,都是文学翻译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都需要通过译者产生作用,内化和外化的主体都是译者,内化和外化的基础是被译者理解和诠释的原文。在文学翻译活动中,内化是译者获知和把握原文的关键途径,也是整个翻译活动最为关键的环节;外化是将已经内化了的原文呈现给读者的过程,可以说是内化的表现形式。基于对文学翻译内化和外化过程的了解,译者对原文进行内化和外化时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主体创造意识

  文学艺术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不同主体进行艺术创造的历史,文学艺术的总架构离不开社会意识的沉淀与发展,更离不开创作主体的创造力。

  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与原作者进行思想交汇的过程,受到内在相关因素的影响,这二者之间不能达到心灵的完全契合。原作者在进行创造时,是凭借自己的主体创造力以及一定的语言艺术对外部客观世界进行描述、表达,而他所描述或呈现的外部世界并不会受其主观知觉和感受的影响。原作者创作出的文学作品是可以被再创造或改造的,原文中蕴含着原作者的全部主观感受和倾向,凝聚着原作者的知识素养和个性特点,包含着原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经过内化和外化后,原文通过译者的一系列主观活动,转化成了译文,此时的译文虽然保留了原作者的创作痕迹,但是受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译文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译者的深层心理感受和情感体会,反映了译者的感知能力、经验、知识与审美相互作用的结果。使这些要素相互联系并发生作用的基础是译者对原文的内容理解、风格把握、阐释技巧以及表达方法。

  (二)审美心理活动

  译者在翻译中进行的内化过程包括了对文学作品是阅读和赏鉴活动,这项活动实际上是审美活动,与译者的审美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学作品是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艺术作品,其内容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译者在阅读原文时难免会被作品中的情感所感染,与自身内心的情感发生相互作用,这种作用的具体结果一般反映在译者的译文中,从这个角度来看,译者与作品之间进行了一次情感交流。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译者的审美活动中,作品唤起译者的情感,但译者在解读原文时产生的情感并不完全受原文的拘束。例如,译者可能会在潜意识里联系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发挥一定的想象力,对某些特定的文学艺术形象进行再次解读和创造。而译者自身的情感体验是与译者的生活阅历、类似经验、记忆密切相关的,在鉴赏特定的文学艺术形象时,译者会调动自身与该形象密切相关的感觉或记忆,从而进入到特定的审美情境中,深刻地去感受,并运用特定的语言加以提炼、表达和阐述。对于那些缺乏相关阅历和情感体验的译者,一般都难以完美地呈现该文学艺术形象,其表达也缺乏一定的感染力,在审美过程中的再创造效果会大打折扣。

  结束语:尽管文学翻译活动要求译者尽最大可能还原原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但是受到人的主观创造力和审美心理活动的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无可避免地对原文进行一定程度的审美再创造。其具体表现是对原文的内化,以及将内化了的原文转化成译文,在这两个过程中,译者本身的感觉、经验、性格、知识素养、文化内涵,连同内心的深层次情感、价值取向等都会参与到审美艺术活动中,发挥了译者的创造性,对文学翻译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2]党争胜.从翻译美学看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J].外语教学,2010(03)

  [3]胡慧.美学视域下的文学翻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李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