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的思考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以人为本,班级管理
  • 发布时间:2015-09-02 14:56

  摘要:21世纪,以人为本是时代对教师科学管理的新要求。教师要在班级管理中贯穿以人为本,从构建班级自主管理机制、课堂科学管理和适度后果法来实现“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

  关键字:以人为本;班级管理;自主管理机制;后果法

  从封建古代开始,教育就一直跟随皇权发展变化,而在其之下的教育理念也随之变化。到21世纪的现在,现代教育开始强调以人为本。以重视、理解、尊重、爱护为基础,以塑造和发展人的精神为目的,重视认定自身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全面发展。因此,现代教育已日益着重将教育与以人为本结合,将提升个人素质与增强民族凝聚力作为主要目标。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要求“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构建。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春秋时球,管仲以提出以人为本概念。而这是在当时为巩固统治而提出的民本思想。到了当今社会,随着以物为本观念的转变,以人为本不同于传统文化中的概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将以人为本写入《决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而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全方位地提高人的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始终将人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1]具体落实在班级管理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以及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构建班级自主管理机制。现在,对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提出了以下原则:一是以学生需要为主体,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成绩需求,更要注重学生发展、心理需求;二是以鼓励学生为主;三是科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四是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中心。

  二、以人为本--着重班级自主管理机制建立

  “在既定的制度下,人们会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积极地从事制度鼓励的行动,避免制度抑制的活动。”[2]因此教师应构建班级自主管理机制--课堂规章制度、标准和预期目标。同时以人为本和公平原则应该贯穿管理机制始终。个人作为其行为的主体,对其行为和选择有绝对的支配权,因此在建构班级管理机制中,要调动起自主意识,“进而能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班级事务,自觉地完成班级活动。”[3]教师应做到让班上每个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一起在课堂上讨论。当有争议性的规则出现时,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充分辩论或投票的方式寻求解决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应该在投票前说明确立此规则的原因和意义,让大家明白其内涵而不是单纯的反感。最后,应将其自主通过的班规进行公示,始终让这些规范处在学生自主讨论中并由其自身认同形成。

  三、以人为本--科学课堂管理

  学生注意力有时会出现分散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时刻重视吸引、保持和重新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信号策略来表示学生应该保持安静了。”[4]但值得注意的是,再次过程中要贯彻以人为本,不能用粗暴的方式呵斥学生,妄想用此来吸引注意力,实际效果是相反的。视觉策略和听觉策略常被应用于课堂管理中。视觉策略包括手势、教师的特别姿势、教师闭上眼睛和其他一些学生知道应该保持安静的动作。场合和对象的不同要求教师转换不同的策略。在小组讨论结束时,教师可以运用对媒体放音乐来释放信号--大家应该安静了。而普通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降低音量的方式来表示安静。在教师音量小时,一些同学会为了听清老师的讲课而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这样运用同辈压力也可以有效地吸引大家注意力。这样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也能实现科学的课堂管理。

  四、以人为本--科学应用后果法

  在实践环节中,最好的课堂管理计划有时也会面临一些学生扰乱我们的规范和常规。我们要对其进行强化作用,适当使用后果法。很多人将后果法与惩罚法等同,但其实他们中是有有明确界限的。惩罚法的一些特征是:具有发怒的语调;惩罚与行为本身无关;让学生认识到产生问题的是他她自身,而不是其行为;利用恐吓最为外部刺激来使学生终止不良行为,并且让学生感到羞辱。与此不同,后果法的一些特征是:使用冷静而平静的语气;后果是行为的逻辑结果;让学生其负面影响,帮助学生了解导致其负面影响产生的是其不良行为,而不其自身;调动其自身自主力,使其产生纠正其不良行为的想法。与惩罚法不同,后果法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基础之上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是建立在新时期时代基础上的新内容。以人为本不仅是赋予教育的新内涵,更是对教师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的新要求。在21世界的今天,教师更应与时俱进,关注新教育、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喻刚勇.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

  [2]张万祥、席咏梅.破解班主任难题[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3]宋晓燕、黄生延.个性化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

  [4]William B,Ribas.新教师入门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李晓梅 杨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