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资源潜力分析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9 16:33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构造简单,为一西倾单斜,低孔、低渗储层是它的主要特色。同时,油气的运移和成藏具有其独特性:侏罗系和延长组上部储层物性条件较好,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主要运移通道是不整合面和古河道砂体,形成古地貌构造油藏;延长组下组合储层物性较为致密,由于靠近生烃中心,油气在分流河道砂体内以侧向运移为主,受岩性变化控制成藏,是为岩性油藏。由于具有较好的物质基础,鄂尔多斯盆地资源潜力雄厚,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运移通道;资源潜力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有增无减。近十年来,大型石油公司在石油勘探和开发方面投入加大,储量和产量稳步增长,强力支撑了国家经济的良好发展。在我国大型沉积盆地中,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前期调查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含有大量油气资源,是我国石油产量和储量稳步增长的重点区块。
1.中生界石油地质特征
在中生代三叠纪晚期,鄂尔多斯盆地进入盆地鼎盛发育期。中晚三叠世延长期,受秦岭造山带强烈碰撞和快速隆升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沉降幅度较大;总体呈古地理北高南低、水体北浅南深、沉积北薄(400-800m)南厚(900-1300m)特征。以较深湖相沉积为代表的盆地沉积中心位于延安-定边-环县-庆阳一带,沉积了分布面积较广的优质烃源岩。在侏罗纪早期盆地内剥蚀、沉积共存;在沟谷洼地,开始填平补齐式的充填了以冲积扇-辫状河相为主的富县组及以河流相为主的延安组。在侏罗纪末,由于地质运动,盆地西部边缘发生了大型冲断,最终变为前缘坳陷。这样一来,盆地东部整体抬升,形成大型区域西倾斜坡。
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时,湖盆经历了扩张-萎缩-扩张-消亡演化,形成两期较大沉积组合。第一期组合从长10到长6,长7深湖-半深湖相生油岩是良好的烃源岩,长6、长8良好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具备大规模成藏的物质基础;第二期组合从长4+5到长l,长4+5,长3、长2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体成为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受后期沉积和成岩作用影响,延长组下组合储层以低孔低渗为主。
2.中生界烃源岩分析
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主力生烃层系,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广泛分布于全盆地,由于其厚度较大、分布稳定、生烃条件较好,为整个三叠系延长组及侏罗系延安组储层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依据大量的钻井资料以及沉积相和地震相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是湖盆烃源岩的主要分布层位,在晚三叠世湖盆全盛时期的长7期,盆地南部发育了一套厚度10m-50m的含油页岩暗色泥(页)岩段,其平均TOC可达10%以上,沥青“A”含量大都在0.4%-1.0%之间,热解生烃潜量为30mg/g.rok-50mg/g.rok。其有机质类型为I-Ⅱ1型,有机生物来源以淡水-微咸水湖生低等生物为主,是盆地中生界的优质主力烃源岩。该生烃中心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呈葫芦状分布。其中,在姬塬、吴起、环县和华池一带分布着厚度大于3Om的烃源岩。
由于长7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良好,生、排烃强度大,其生烃增压作用可形成巨大的超压,并形成石油运移的主要动力,同时还具备提供富烃优质流体的能力,因而对盆地中生界低渗透油气的富集和巨大的资源潜力起着主导作用。
3.油气运移特征分析
晚三叠世之前到中侏罗世,最后到晚期,有机质从没有到有,最后开始生烃,再到白垩纪,异常高温作用之下,有机质开始大量排烃。烃类在异常压力和沉积构造环境的控制下,形成不同的油藏类型。
烃源岩与储集层的接触面积大小是控制盆地内初次运移排烃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因为如此,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直接从烃源岩垂向进入邻近储集层将是本区延长组油藏最为重要的运移途径之一。另外,烃源岩侧向发生相变的某些地带往往可以形成比较良好的排烃条件。研究区长6、长8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体与深湖相烃源岩的交接带、陇东地区长7重力流浊积水道砂体与深湖相烃源岩的交接带等是较为有利的排烃范围,由于靠近生烃中心,其最终形成岩性油藏。
剥蚀作用为侏罗系古地貌油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受印支运动影响,三叠纪末盆地整体不均匀抬升,缺失早侏罗世区域沉积,延长组上部层段遭受了强度不同的剥蚀,盆地中心剥蚀程度较弱,盆地西部地区长4+5层段甚至剥蚀殆尽,区域总体具西南强、中北弱特征。形成了高低起优、交错有序的沟、洼侵蚀地貌。强烈的剥蚀作用客观上形成了新的运移通道,侏罗系延安组河流相边滩、心滩为石油聚集提供了场所。由于呈串珠排列的高地边缘很容易形成适宜的地形,最终古高地边缘演变成古地貌构造油藏。
4.资源潜力分析
通过对盆地中生界石油地质规律研究,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特点,在当前技术水平条件下,以方式方法简单实用、易操作等为前提条件,运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分析评价其石油资源量。
4.1 盆地类比法
盆地类比法,是根据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的特点,以沉积盆地、湖泊-河流沉积、单一的生油岩等因素为条件,以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等为类比对象。然后,从基本的地质条件、石油的生储组合、储量分布以及油气藏规模等方面分别类比,鄂尔多斯盆地具备成为大型含油气盆地的所有特征。
4.2 产烃率法
该方法采用乘积的方法,将生油岩质量、产烃率和排聚数相乘,做出远景资源量。研究表明,中生界有机质属于Ⅱ型。但是,与其他全国或者世界同类相对比,结果属于I型干酪根的范围。因此,建议采用Ⅱ型干酪根产烃率平均值进行资源量计算。
5.结束语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资源潜力的分析,目前鄂尔多斯盆地的勘探程度还有较大空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研究力度的不断深入,勘探的不断突破,人们将会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成藏规律了解更深,最终资源评价的结果也会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赵文智,胡素云,汪泽成,董大忠.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在上三叠统延长组石油聚集中的控制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05:1-5.
[2]李玉宏,李金超,姜亭,魏建设,卢进才,杭健.鄂尔多斯盆地何家坊地区三叠系油页岩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01:65-71.
杨孝 李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