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时期(2000-2008)俄罗斯的亚洲政策及其成效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普京,俄罗斯,亚洲
  • 发布时间:2015-11-09 17:14

  摘要: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在亚洲地区。本文通过普京制定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外交政策的目标出发,分析俄罗斯的亚洲政策主要方向和内容,根据俄罗斯是否就制定了的外交目标与各国签订了相关条约,政治上的共识、经贸上的合作达到各方预期的幅度。总体来说,俄罗斯的亚洲政策成效显著,为俄罗斯的发展谋取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地缘政治作为外交指导的一种成功运用。

  关键词:俄罗斯,亚洲策略,成效

  一、普京上台后所制定的亚洲外交政策目标

  在普京2000年赢得大选后,他迅速调整了外交政策,公布并批准了《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他提出对外政策的目标,首先出于地缘安全的考虑,俄罗斯为加强与西方抗衡的筹码,扩大外交斡旋的余地。其次是经济考量,为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丰富天然资源,俄必须融入亚洲经济一体化,推动经贸合作。再来是增强自身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恢复其大国地位。

  二、俄罗斯亚洲政策实施的成效

  (一)缓慢发展的俄日关系

  在普京上任之后,俄罗斯积极奉行积极的亚太外交策略,俄日关系一直是俄罗斯在亚太外交战略的重要领域,而普京时期的俄日外交是在20世纪整个俄日关系演进累计中的一个沉淀与反思。

  (1)形成了稳定的政治军事高层官员对话机制

  普京对日的政策首要是积极寻求解决两国领土争端的办法,在普京上台后不久就出访了日本,他明确提出在1956年《苏日联合宣言》基础上彻底解决领土问题。2000年版《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指出,“对俄联邦提出领土要求,是俄罗斯国家安全面临的一个重大威胁”,为解决领土问题,其后双方就和平解决领土争端谈判,两国都着官方高层的持续对话。虽然日本国内政治并不稳定,但是双方就解决领土纠纷也进行多渠道的沟通对话。其中2001年普京与日本首相举行了工作会晤,签署了《伊尔库茨克声明》。2005年11月,普京对日本进行了访问并签署了和平条约的前景和千岛群岛问题协定。俄日双方在2000年到2008年前,政府首脑的互访和政府高层进行不断的接触和对话,虽然领土问题至今然没有解决,但是这些都表明了日俄为打破东北亚的“安全困局”而做出努力。

  (2)经济贸易和能源合作开创历史新局面

  俄日的经贸关系在普京上台前一直发展缓慢,在苏联解体后两国的贸易额处于低迷的状况。在普京上台后,他清楚日本是个既是经济大国,同时国内能源、原料大部分都依赖进口,因此两国的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两国的贸易额开始大幅度上升,日本成为了俄罗斯在非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中国的经贸伙伴。2003年俄日贸易额增长了40%,贸易额达到了59亿多美元。俄罗斯对日本出口增加了29.3%。超过了42亿美元,从日本进口增长80.6%,达到了17亿美元。

  (二)俄印成为紧密的军事政治伙伴

  印度一直是俄罗斯传统的战略盟友。冷战时,印度为当时的苏联提供印度洋出海口这个重要的军事战略空间,两国结成了准军事同盟。苏联解体后,当时的领导人叶利钦推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让俄印关系处于冰冷状态。普京上台后,对印采取了积极外交政策。2000年,俄罗斯提出加深与印度的传统伙伴关系,这有助于解决南亚存在的问题,实现地区稳定。

  另外,印度也是俄罗斯最大的军事武器的买主,唯一与俄罗斯签署长期军事技术合作的国家。印度现有的武器装备中,有超过七成是由俄罗斯提供。直到2010年,俄印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计划就包括了200多个项目,总价值约200亿美元。两国在军事武器的共同开发让俄罗斯在军事技术有所提高,而且与印度结成紧密的政治军事合作伙伴,应对北约和欧盟东扩给俄罗斯带来安全空间的压缩。

  (三)日趋成熟的中俄协作关系

  从普京上任后,中俄两国关系就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从最初的彼此适应、不断磨合,到中期的深度磨砺甚至是摩擦,到后来中俄两国举行高峰会晤的达成一系列协议可以看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

  (1)边界问题得到和平解决

  中俄在领土一直存在着争端,在冷战期间中俄关系恶化的时期,苏联还借由领土争端在中国东北部发生过珍宝岛冲突。为了和中国保持良好的战略协作伙伴,普京上台后决定积极解决两国的领土纠纷问题。在2004年10月普京访华期间,中俄两国就签署了《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议》,就额尔古纳河上有阿巴该图洲与黑龙江中游黑瞎子岛的两个低端的边界达成了最后的协议,并在2006年6月两国外长互换协议的批准书,标志着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走向首次全部确定下来了。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体现了中俄两国为进行更深一步的战略协作做出的努力,也是普京在任期间改善中俄关系中最突出的成果之一。

  (2)经贸能源合作的稳步增长

  与在政治上的合作与交流相比,俄中在经贸上的合作在过去一直处于微弱的状态。但中国作为当今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大国,俄罗斯自然不会错失与中国合作的良机。2000年到2004年,中俄两国贸易额从80.03亿美元升至212.3亿美元,增长了165%。直到2007年,中俄贸易额达到了48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44.3%。其中,俄罗斯与中国贸易发展上最大的动力就是能源出口,在俄中关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国际能源机构2002年9月的一份报告中称,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将达到每天980万桶。俄罗斯看中了中国对石油能源需求的巨大缺口,同时也是为抵抗美国试图在中东地区确立的“石油政治单极世界”。

  俄罗斯的亚洲政策在所取得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国内经济停滞的状况、国际格局中日益衰弱的大国地位和地区影响力。俄罗斯积极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外交关系,一方面是为了开发本国的远东地区,俄若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大国,不能只凭借西部发达地区的支撑,必须开发东部地区丰富的资源,这就决定了俄罗斯要和亚洲各国合作,发展东部地区的资源出口、交通建设和经贸往来。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区性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特别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更是十分紧密。

  参考文献:

  [1]《普京外交》,冯绍雷、相兰欣主编,第331页。

  [2]普京:《在于日本首相森喜朗会晤后》,《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9页。

  [3]李文云:《俄罗斯与印度的战略合作更上一层楼》,《人民日报》,2002年12月10日。

  [4]陶冶:《印要向俄买百亿美元武器》,《环球时报》,2006年11月18日。

  [5]郑羽:《新普京时代》,经济管理出版社。第210页。

  李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